陳旅長來之前就了解過,當地百姓傳聞這地方鬧鬼,晚上基本不會有人經過。
而且他還專門派偵察兵來偵察踩點,偵察兵反饋的消息說沒問題,可以打伏擊。
“走,過去看看!”陳旅長表情凝重,打著火把便朝鬼頭嶺的伏擊地點走去。
陳旅長和程團長所使用的地圖,都是從日軍手里繳獲的五萬分之一比例的軍用地圖。
日軍早在甲午戰爭之前,就派了不少特務來中國勘測地形,因為是為侵略做準備,所以他們制作的地圖一般都比較精確。
抗戰的時候,國內流傳著一種說法,中國人勘測出來的地圖,錯誤百出。
而日軍繪制的軍用地圖,既精確又詳細,不管是八路軍還是蔣軍,在繳獲戰利品的時候,都盼望拿到一份日軍作戰地圖。
陳旅長到鬼頭嶺上看了一圈,發現鬼頭嶺實際是一座山梁,寬度大概一兩百米。
公路在山梁中間蜿蜒展開,路面只比兩旁的土坎低一點點。
日軍的地圖畫錯了。
很快,771團的徐團長也帶著部隊到了,在看了地形后,徐團長卻是有著不同的意見。
程世發團長說道:“山梁這么平,又這么窄,部隊拳腳都展不開,看來伏擊戰是打不成了。”
徐團長卻是說道:“不一定,咱們展不開,日軍也展不開,我看能打。”
緊接著,386旅的軍官們加入討論,有的說能打,有的說不能打,還有的干脆叫李云龍撤軍。
陳旅長聽著大家的議論,沒有著急下結論,他沿著嶺沿轉了一圈,仔細觀察周圍的高低落差和地形特點。
在鬼頭嶺上,遺留著過去晉綏軍修筑的舊工事,它們普遍離公路不遠,最近的只有20、30米,最遠的也不超過百米。
陳旅長暗道,日軍經常在幾個駐地間調動,鬼頭嶺這條路他們走了無數次,對于山梁上的工事早已司空見慣,也放下了戒心,只要伏擊部隊隱蔽好,不露出破綻,完全可以打一仗。
心中有了決定,盤算好了計劃,陳旅長便一錘定音地說:“我看了一下地形,那些舊工事可以用,我的意見是原計劃不變,打!”
“地形不利是明擺著,我們和敵人能看得見,也正是因為如此,驕橫的日軍認為我們不敢埋伏,我們偏偏在容易暴露的地方設伏,打他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鬼頭嶺地形狹窄,寬度只有百米,一旦在嶺上打起來,我們的部隊難以展開,但同樣的道理,日軍的輜重部隊有車有馬,更難展開!”
“如果鬼頭嶺再寬闊一點,反而對我軍不利,畢竟鬼子的重火力和技術兵器比我們多,平地上跟他們打,我們吃虧,小范圍近戰,他們吃虧!”
接到命令,兩個主力團團長便開始指揮戰士設伏起來。
榆社縣南部。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
早已準備就緒的騎兵連,在孫德勝的帶領下,朝著榆社縣城狂奔而去。
騎兵連只有一個任務,便是引出黑島騎兵聯隊。
不到半個小時,騎兵連便運動到了距離榆社縣約莫五六公里之外的哨卡。
這里正是上次魏大勇帶著狼牙小隊擊斃十多個鬼子騎兵的那個哨卡。
自從哨卡遇襲之后,黑島森田給各處哨卡都加派了兵力,現在哨卡處有三十號鬼子騎兵。
沒有多余的廢話,孫德勝帶著騎兵連,舉著騎步槍,直接朝著鬼子的哨卡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