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積電奮力向前的時候。
中海。
張江高科技園區。
一所不為人知的小白樓里面。
悄悄成立的中海微電子迎來了最關鍵的時刻。
2002年,光刻機被列入國家863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由國家科技-部和中海-市共同推動成立“中海微電子-公司”來承擔。
制造光刻機就是在微觀世界里“造房子”——光刻機是一個由幾萬個精密零件、幾百個執行器傳感器、千萬行代碼組成的超復雜思維系統,它的內部運動精度誤差不超過一根頭發絲的千分之一。
打個比喻,就像坐在一架超音速飛行的飛機上,拿著線頭穿進另一架飛機上的針孔。由于它技術的超高難度以及系統的復雜性,導致光刻機在全世界形成了超高的技術門檻。
為實現“用華國人的光刻機造華國芯”的夢想,來自中海電氣副總工明榮老師,奉上級指示,帶著10位滿懷夢想的“戰友”來到張江,承擔起制造振興國家民族的微電子裝備產業,開始了艱難的光刻機研發之路。
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國內的光刻機相關行業處于一片空白,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配套的零件供應鏈,都讓明榮無從下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海微電子總經理明榮深知,“唯一的出路就是走自主創新之路。”
這是一條艱苦卓絕之路。
中海微電子卻義無反顧。
小白樓頂層,總經理辦公室大門緊閉。
兩名中年人隔著一張辦公桌,面對而坐。
“兩年了,公司成立兩年了。明總,請你告訴我,你們出了什么成果?”
對面。
溫文爾雅的科技局局長吳勒恩,罕見地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低吼道。
吳勒恩的年紀剛剛四十歲,就坐到中海這坐大城市科技局一把手的位子。
其背景深不可測。
傳說他和部里大佬的關系非常好。
這次,到中海微電子考察。
就是背后大佬的示意。
畢竟,中海微電子是背負著使命成立的,然而兩年過去了,卻沒有絲毫消息。
這讓大佬們都感到著急了。
再不出成果,上面就質疑他們的能力了。
“我……我太難了!!”
一張國字臉,消瘦得露出顴骨。
明榮的臉上寫滿了憔悴。
他苦笑道:“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密布千萬電線、紋絲不亂,就需要極端精準的光刻機。可以說光刻機精度決定了芯片的上限。而高精度光刻機產自東洋的尼康和佳能兩家。這兩家都有幾十年的歷史和技術沉甸,我們的技術卻是一窮二白啊。”
“一窮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