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無法想象古人是如何在幾十米高的空中用鑿子一點點吧石頭敲落下來的!!”
“就是啊,或許有人因此而受傷甚至喪命,但是為了自己的信仰人們寧愿受這樣的苦累。”
“沒啥文化,只能默默的感慨一句勞動人民的偉大!”
“666,石窟的開鑿在今天都是個浩大的工程啊,尤其是在古代!!”
“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要造這么一座廟,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張曉抬頭仰望,將直播間的畫面對準遠處的棧道,忽然微微一笑問道:“大家知道在這里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古人都是怎么開鑿石窟的嗎?”
“誰知道,莫非是搭設梯子!”
“難道說古人真的會飛檐走壁嗎?哈哈哈~~”
“還有這些棧道,我記得還有那種懸空寺,是真的夸張!!”
由于他頭頂上正盤旋無人機,張曉的身邊圍攏著幾個看樣子是大學生的年輕人,正好奇的打量著他。
這些人聽到了張曉的問題,紛紛湊了過來,其中一個帶著方框眼睛,一看就是學霸的女生笑著跟張曉打招呼道:“小哥請問下,你是主播嗎?冒昧打擾一下哈,我們剛才聽見你的問題也想請教一下,不知道方便不?”
“對了,我們幾個是天水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的大一新生,第一次來這里參觀~”
“當然樂意,那我就跟你們詳細介紹一下吧!”
張曉呵呵一笑道:“崖壁幾乎垂直,而且高一百多米,古人先要搭建與洞窟等高的柴堆,然后柴堆而上,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洞窟。所用木材,全部來自圍茂密的森林,這也正是為什么石窟選址在這里的原因。”
“對于更高的洞窟,就不能采用這種做法了,必須先鋪設棧道,然后拾級而上,開鑿起來難度應該更高,危險性也更大。”
“原來如此!!”
眾人恍然大悟,這位女生思忖了片刻,又好奇問道:“對了小哥,我看了下這些樓梯,樓板什么的都是混凝土植筋到山里懸挑的現代做法,古代應該是木制或者柱制的,并不是說古代不存在,而是說古代應該不是這個樣子的。”
“沒錯,這是近現代加固的,當時在北魏時期,開鑿也是鑿洞搭棧道的~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懸崖的凌空棧道通達,最高處達七十米。如今的棧道已用鋼筋混凝土進行了加固,外邊裝有護欄。”
張曉笑著打趣道:“但是有恐高癥的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還是會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而且你們知道么?華山蒼龍嶺的古道還在,你們可以體驗下,當年韓愈爬了一半就哭著下不了山。麥積山好歹也是5A景區,怎么可能不加固游覽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