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早發白帝城”,流傳千古,世人皆知。自幼就學過這首詩,但不知道白帝城在何處?”
“長江三峽景區享譽中外,奉節白帝城是其中一個極為著名的景點,不僅因為三國“劉備托孤”在此聞名于世,又因李白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早發白帝城》名揚古今,此地山水風光秀麗,人文歷史厚重,游長江三峽卻不登臨白帝城,乃是一大憾事。余秋雨先生在其散文《三峽》中寫道:“順長江而下,三峽的起點是白帝城,這個頭開的真漂亮。”這分明流露出他對白帝城的鐘愛之情。”
白帝城位于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大家乘著游輪的話,船過奉節,順流而下,遙望瞿塘峽口,但見長江北岸高聳的山頭上,有一幢幢飛檐樓閣,掩映在郁郁蔥蔥的綠樹叢中,這就是三峽的著名游覽勝地白帝城。”
很快將房車停在了山腳下的停車場上,再即將出發的時候又介紹道:“白帝城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山,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他便借此自號白帝,并名此城為白帝城。”
穿過長長的亭廊,親眼目睹白帝城三面環水,一面傍山,孤山獨峙,氣象蕭森,在雄偉險峻的夔門山水中,顯得格外秀麗。
正山腳下拾級而上,張曉與陳曦要攀登近千級石階,才到達山頂的白帝廟門前。
在這里可觀賞夔門的雄壯氣勢。走過一段青石鋪就山路,登上第一個臺階,一眼就望見三峽的第一峽——瞿塘峽,一塊碑石上刻著醒目的“夔門”二字。
站在平臺上,眼望朝霞輝映的長江水,晨霧籠罩著整個江面和兩岸的山峰,一抹陽光透過濃霧,散發出紫色的彩霞,把瞿塘峽裝點的更加美麗壯觀。富有五彩繽紛,斑斕壯闊的神秘色彩。
踏上風雨廊橋的那一刻,三國中的一些硝煙片段,一下就涌上張曉的心頭。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
“想想,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是啊,不管諸葛亮如何算計,不管陸遜如何妙算破了劉備百萬大軍,卻破不了八陣圖。蜀吳相斗,到頭來依然是為晉做了嫁衣。”
“河蚌相爭,轉頭來都落得一場空。”
“只能說本蜀粉是真的落淚了.....”
過了廊橋,諸葛亮的一尊巨型雕像赫然映入雙目,前后出師表字字珠璣。
“想當年的隆中對,前后出師表把三分天下聯吳抗曹分析得如此透徹,卻依然改變不了三國歸晉的命運。古今多少往事,不都是落得說書人的笑談中了嗎!”
張曉來得很是時候,精心打造的三國歌舞剛開始。拾級而上,正碰上一群外國人沿石梯而下,從他們爽朗的笑聲里,張曉已讀出了他們的欣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啊。
哼著李白的詩句,張曉他們徒步三百臺階穿過三道紅門來到白帝城門口。
“世人只知白帝城內劉備托孤,卻不知白帝城內出了一位西漢末代皇帝——公孫述,因名不正言不順,白帝廟內供奉替換成了劉備,這就是流傳的諺語“白帝城內無白帝,白帝廟寄劉先帝”。”
“沒辦法,誰讓白帝城托孤實在太有名了呢??”
“就是啊,但我說實話,所謂的白帝城景區,還是主要靠三國演義的名氣才撐起來的。”
“確實!!這也很正常。”
白帝城,城中有廟,廟中有城。
走進城門,張曉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三國的世界,還有詩一樣的絕景。太陽從檐角間冒出,象一幅“紫氣東來”的圖騰,無人機迅速抓拍到鏡頭中,引起觀眾們驚嘆連連。
站在古老的“白帝廟”門前,遠眺奉節縣城,一切景物盡收眼底,薄薄的晨霧,好似給她披上了一層云紗,讓她更加楚楚動人,像一個待嫁的新娘,秀麗無比。
“門前的兩尊石獅,似乎在向我們述說遠古的歷史。門內的兩尊白龍與白鶴,仿佛又在向游客述說著白帝廟的淵源。幾顆羅漢松高高在上,一塊“漢代明良”匾額至今仍掛在明良殿中,足以說明劉備在白帝廟中的地位。”
路過托孤堂,三國里的那段故事歷歷在目,白帝城正因為有了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而更加聞名于世。
“白帝城并非專屬三國,而今卻被視為三國縮影。”
張曉一邊走著,抬腳踹了一下在自己腿上蹭著的阿柴,然后看著陳曦問道。
“你累不累?累的話咱們先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