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益,”于謙叫的有幾分別扭,“父母可好”
“身體康健,先生認識晚輩”
“認識,自然認識。”
于謙笑了笑,也不知道說些什么,眼神掃過,看到了墻上掛著的文天祥畫像。
“廷益可是要學文公”
“文公忠貞之心可表天地,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學生雖不才,但心中亦有此志向。”
小于謙眸子清亮有神,堅定而又剛毅,望向文天祥畫像的眼神之中,滿是崇拜。
這是他的偶像,也是他畢生追隨的先賢。
相比較于現在的年輕人以娛樂明星作為偶像,這個時代的人,更加的純粹,也更加的信仰堅定。
明星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低賤的伶人罷了,上不得臺面。
“文天祥,一片丹心,名垂青史,這樣的人才是偶像”
“于謙也是,他成功地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不像我,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像文天祥于謙這樣的人,幾百年才會出現一個,他們就像是彗星,從一開始,就綻放出最為明亮的光,即便是隕落之后,也是世界上最為堅硬的隕石。”
“只有這樣的人,才值得我們紀念,才值得我們去學習。”
“雖然我們活的卑微,但心中一樣要有一尊神來鎮壓,這樣的神明,就是如文天祥于謙一樣的人。”
“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神明太過于遙遠,這樣的凡人,才顯得格外真實”
觀眾們議論紛紛,于謙的故事其實大家聽的不多。
知道石灰吟,知道保衛戰,其他的其實也不甚了解。
但隨著許多人查找資料,大家才發現,于謙確實是大明不可多得的風骨
無論是為官還是做人,他都一直堅定的走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從未有過退縮。
哪怕是面臨生死,他也依舊前行。
易澤有幾分感慨,兩個截然不同的時間段,老于謙和小于謙的會面,沒有想象中的波瀾壯闊,只是兩個隔著歲月的人,在一起進行著探討。
對于這些探討,易澤插不上話,甚至感覺自己只是個局外人。
但作為一個旁聽之人,他能夠聽出,這兩位不同時空的人,卻有著高度一致的人生價值觀。
似乎長大的只有外殼,不變的依舊是內心。
“難以想象啊,一老一小,居然沒有太大的分歧。”
“我現在就覺得小時候的自己格外的蠢,如果讓我見到小時候的自己,一定會對以前的夢想嗤之以鼻,并用過來人的眼光告訴他,你說的都是空的假的虛的。”
“于謙給我的感覺就是,真正的不忘初心,現在說的什么不忘初心,都是標語,刻在橫幅上給大家看的。”
“唉,比不了比不了,歲月帶走的只是于謙的青春樣貌,卻沒有帶走他的夢想和堅持”
老于謙和小于謙相談甚歡,彼此都時彼此的知己。
許多意見,兩人都不謀而合。
其中的差別,不過是老于謙更加的成熟,而小于謙則充滿著這個年紀應該有的稚嫩和理想化。
“廷益,這是你寫的嗎”
書桌上,干涸的墨跡。
一首詩,一首流傳千古的詩。
“這是學生見山中采石灰礦之景象,有感而發,請先生指教。”
小于謙將詩作呈上,于謙知道上面寫的是什么,但依舊鄭重的接過,認真念道
“千磨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寫得好,非常好。”
于謙贊嘆,此時的他,再去讀這首詩,心中依舊感觸頗深。
甚至比當時自己寫這首石灰吟之時,感觸更甚。
“多謝先生贊譽。”
小于謙笑了,眼中有自豪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