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觀眾內心都冒出這樣的疑問。
隨著鏡頭的放大和拉近,發現這些符號的書寫方式,同后面常見的甲骨文有著較大的差異。
這種差異,體現在它的筆畫上,體現在它的線條上。
晦澀難懂的十一個字,連成了一句完整的話,但是這句話會是什么意思?
沒有人說得出來。
“在我們探索漢字起源的過程中,考古發現往往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就比如我手中的瓦片,上面的文字叫做丁公陶文。”
“那它到底是不是漢字的起源呢?”
易澤的話語中總是帶著一種疑問的色彩,他停頓了有幾秒,似乎是在等待著觀眾的回答。
觀眾們也在思考,有的說是,還有的說不是。
“不太像,和甲骨文長得不一樣啊。”
“文字是在不斷的發展著的,現在的簡體字,以前的繁體字,都在進步,這會不會就是甲骨文之前的階段?”
“我覺得不是,你們看這些符號的筆畫,是連續著的,按照文字的發展順序來看,似乎歸納不到一個系統之中。”
“說不定是哪個倒霉的穿越者回去留下的惡作劇,意思其實是某某到此一游?”
“哪有那么多穿越者?照這樣說易澤也是穿越者了?別瞎搞,這是正經的節目。”
“我倒是覺得不像,這感覺就是一種方言,因為說的人少,所以沒有繼承下來。”
“有可能,就和現在語言類似,方言在普通話的沖擊下不斷地消亡。”
易澤等到了有五六秒的時間,期間目光中帶著期許。
他不用去看觀眾的彈幕,他只需要表達出一種態度。
那就是我們一起去解開這些謎團,哪怕我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是大家一起參與的感覺,確實很舒服。
就像之前的國風盛典,一起參與進來,讓觀眾也有一種參與感。
再等待了有幾秒之后,易澤輕輕地摩挲著瓦片上的神秘符號。
這些尚且未曾被解密的符號,或者說意義依舊存在著爭議。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這就是一種古老的文字!”
易澤非常肯定的說道。
不同于之前單字出現的符號,這一次,連續十一個字,并且筆畫之中有著特定的規律。
這已經足夠將之認作是具體的文字了。
但是這種文字,同漢字的起源有什么關系呢?
易澤繼續說道:
“在探尋漢字起源的過程之中,我們能夠發現的,其實并不僅僅是漢字起源的事情,這其中還包含著一些非華夏系統的一些族群部落的文字系統。”
“就好比即便到了如今,華夏大地上依舊會存在這一部分民族文字一樣,文字是多元的,不論是現在,還是在古老的神州大地!”
在華夏的上古時代里,存在著夏族、夷族等多個部族。
在相互的交往征戰之中,這些部族相互融合,逐漸的形成了如今的多元化的華夏。
而在漢字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之中,會不會也經歷這樣的融合和發展的過程?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極其成熟的文字系統。
那么在這之前,他的發展又會是什么樣的?
往上回推一個朝代,在夏朝之時,文字的形式又會是什么?
這些來自過去的信息,到底有著什么樣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