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時候,東周也被稱作是春秋戰國。
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里,舊有的禮樂制度迅速崩潰,列國紛爭的局面愈演愈烈。
而在此時,各國的文字也呈現出濃厚的地域色彩。
因為各個諸侯國之間發展的差異,因此各國之間的文字,從形體乃至于讀音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其中,秦國因為位處西周的老家,因此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了當時的文字,繼承的非常完好。
而楚國等國家,雖然也保留了一部分,但在時間的流逝之下,逐漸的發生了許多改變。
比如說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被后世學篆者奉為正宗。
這也是戰國文字之中,西土文字的一支代表。
那所謂的西土文字又是什么?
為什么要這樣劃分?
劃分的依據,又是什么?
戰國時期的文字,可以分為兩大系統。
東土文字和西土文字。
西土文字,從名字上而言,便可以得知,是秦國的文字系統。
后世也常常稱之為大篆。
因為其直接承襲西周金文,因此在字體上,保持了較為嚴謹統一的風格。
東土文字則包括齊楚燕趙魏韓中原六國的文字系統,最為明顯的特點是筆畫的隨意簡化或者繁化,形體結構極為混亂。
而在中原六國之中,楚國獨樹一幟。
因為楚國對于中央王朝并沒有依賴性,因此他所形成的文化具備氣魄宏大的特性,即所說的膽子比較大。
楚地先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以及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創造了精美絕倫的青銅藝術。
他們還創造了一種頗為獨特的字體——鳥蟲書。
這其中的鳥,代指3鳳凰,是楚國的圖騰。
鳥蟲書的構造,其實更像是一種美術文字,具有獨特的美感。
因為周王朝掌控能力的下降,到了春秋晚期,許多諸侯國已經出現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現象,這時的漢字不僅一字多體,繁簡并存,而且又因為區域不同,各具特點。
作為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的這種現象,必然會出現諸多不便。
易澤身后,屬于諸侯國的文字浮現出來。
能夠看出,其中還是有著許多的差別。
尤其是楚國的鳥蟲書,基本上已經是獨樹一幟,朝著奇怪的方向在發展。
“東土文字和西土文字的差別逐漸增大,彼此雖然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差異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一字多體,繁簡并存,毫無疑問會給文字的交流帶來不便。
“但是,這種文字異形就驚到了什么程度?”
易澤微笑著問道,“是不是彼此之間,都不能識別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