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理解。
畢竟之前所講解的內容,大多都是紀曉嵐不好的方面。
愛拍馬屁,徇私縱容,這些都不是什么讓人喜歡的東西。
但紀曉嵐,真的有這么不堪嗎
易澤繼續道“現在互聯網上的論調,大概是對紀曉嵐進行了全盤的否定。”
“網上所說論及權勢地位,紀曉嵐完全不如比自己年輕的和珅,想要對抗,那純粹是扯淡。而說起文學成就,紀曉嵐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東西,只有一本不明所以的短篇小說集,這兩種說法,對不對呢”
易澤停頓一下,再一次吸引到了觀眾的目光。
這可是他們現在的觀點啊。
易澤難不成也進行反駁
“這樣的觀點,有一點道理,但道理不多,更多的是為了否定而去否定,與歷史事實,有很大的誤差。”
“有觀眾肯定會不理解,但下面我會進行詳細的解釋,還請稍安勿躁。”
此刻就有幾分說書的味道了。
“紀曉嵐流放歸來之后,先后擔任四庫全書總編撰,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這樣的官職,那可是正兒八經的一品大員,你要說紀曉嵐權勢不大,那也只是相對和珅或者福康安這樣的頂尖八旗親貴而言。”
“至于在漢人之中,能夠做到紀曉嵐這樣的位置,絕對是不多見的,可以說他已經站在了清9朝漢人的權勢頂峰之上了。”
“而作為一個文學家,一個學者,紀曉嵐在文學上的成就,絕對是不容小覷的,甚至于遠遠超出了電視劇中的表現。”
“紀曉嵐寫過的詩不少,流傳下來的詩,水平的確不咋地,比不了那些大家,但是紀曉嵐作詩的主要目的,那還是為了拍乾隆皇帝的馬屁,而乾隆的寫詩水平,大家都是心里有數的。”
“這樣拍領導馬屁的文章,自然不能寫的比領導水平還高,這樣讓領導怎么搞夸你還是罵你因此,紀曉嵐的詩作水平,可以說是極其普通了。”
“但是此路不通,紀曉嵐卻在詩詞批評和詩詞理論方面成就相當高,相關著作比他自己的詩詞,還要多。在晚晴時,著名的文學家許印芳就非常推崇紀曉嵐的詩詞評論,認為乾隆以來,論詩最為公允者,首推紀曉嵐先生。可見紀曉嵐的水平還是相當高超。”
“而紀曉嵐本人,在被流放吹了四年的西北風之后,被乾隆皇帝召回,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四庫全書耗時多年,才最終完成,總計共有八億多字,共三千多冊,總計有八萬多卷,前后三千六百多學者共同研究。”
“這么多學者共同研究,而紀曉嵐能夠在其中,擔任總纂官的職位,他的文學水平自然不會低。”
觀眾們聽完,也是直呼牛逼。
“厲害啊,流放回來就能夠擔任這么重要的職位,看來乾隆皇帝還是很看重紀曉嵐的。”
“三千六百多個學者,這可不是三千六百個普通人啊,都是經歷過科舉的人才,而且水平肯定不低,最次也得是翰林院出身,而紀曉嵐能夠在其中拔得頭籌,可見其水平,至少大家都是服氣的。”
“所以實在沒什么理由去嘲諷他,就這份文學功底,那他就值得被尊敬了。”
“能夠管理三千六百多學者的團隊,你跟我說他不是大佬總纂官誒,相當于總編,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擔任的”
“趨炎附勢,攀附權貴雖然讓我們看不起,但是不得不說,能夠做到這些的,也不簡單,沒什么好說的,想要更好的地位,自然要付出一些東西,不然別人憑什么看重你”
“雖說是如此,不過紀曉嵐的做法還是為人所不齒的,之前做的事情,著實讓人喜歡不起來。”
“時代問題,紀曉嵐生活在一個管控極其嚴格的時代里,自然只能順應時代的變化,不然就只能一命嗚呼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有時候為了人生大業,舍棄掉一些東西,確實無可厚非。更何況,人都有私情,又不是機器。”
觀眾們議論紛紛,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
眾說紛紜,可謂是熱鬧至極。
而易澤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四庫全書文化毀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