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下而今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在干嘛
風華正茂的年紀,正處在大學校園之中,尚未出去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滿腦子都是遠大的抱負。
而在我們還沒有體會過生活殘酷的年齡里,秦始皇已經在政治斗爭的漩渦之中,成功撥亂反正,并成為大秦帝國第一扛把子。
當然,親政這對于古代帝王來說,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年紀還小一些的,也有。
但是能夠像始皇帝嬴政這樣游刃有余的,確實不多見。
而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里,秦始皇嬴政更是直接橫掃六國,建立了一個版圖廣大的新興國家。
大秦帝國
也就是說,始皇帝在不惑的年紀里,完成了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堪稱是事業有成的最佳代表。
就這個經歷,要不是歷史真實的發生了,寫出來都未必有人會相信。
當然,秦始皇能夠統一天下,必然是基于歷代先王為秦國打下的強大根基。
從商鞅變法開始,到秦始皇一統天下,這期間秦國的君王,無一不在勵精圖治,每個人都懷抱著一個統一天下的夢想。
對比一下同時代其他國家的君王,就會發現,這老秦家跟開了掛一樣。
上任一個就是明君,不管誰上,都是明君。
而其他國家,則是昏招頻頻,各種奇葩君王層出不窮。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天命所歸
雖說秦國能夠統一天下,離不開歷代先王留下的豐厚家底,但是,也離不開現任君王優秀的管理才能。
如果沒有嬴政,換個人,未必就能這么快一統天下。
這樣的反面例子,還真有。
比如說大明兩位奇葩。
一個建文帝朱允炆,接下朱元璋傳下來的江山,而后一番運作,成功崩盤,最后被朱棣上位。
還有大明戰神朱祁鎮,接下來一個富足強大的大明,順手一波將全部優勢葬送,險些將大明的國運直接斬斷,要不是于謙力挽狂瀾,恐怕就沒有大明這個朝代了。
因此,繼任者的能力,對于國家的治理,尤其重要。
運作的不好,就是天胡的一手好牌,也能給打的稀巴爛。
而作為大秦首席扛把子的秦始皇,毫無疑問的,是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
作為秦王,嬴政本身并不會帶兵打仗,也沒有太過于出色的武力值,但是,作為最終大老板,他會用人。
秦國打算出兵滅掉楚國之時,老將王翦就說至少要六十萬人才能干死楚國。
而年輕的將領李信則信心滿滿的表示,自己只要二十萬人。
兩個人,不一樣的預算。
嬴政一看,李信這預算,只要二十萬,足足比王翦的少了三分之二。
那就你了,小老弟,給我上吧。
只是可惜,李信沒能成功,直接灰溜溜的大敗而歸。
換做是一般的老板,這時候就該把李信炒了魷魚,再給個罪名直接砍了。
但是嬴政并沒有這樣做,而是給了李信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再去親自將王翦給請了回來。
并表示老將軍,那小子年輕不懂事,還是得靠您啊。
兩年之后,王翦攻楚,楚國滅亡。
而李信,也在后來幫助秦始皇消滅了燕國和齊國,也算是將功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