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蘇特那張嘴簡直太令人感到難受,明明沒有一句話是帶臟字的人身攻擊,可聽進耳朵里卻比直接破口大罵還令人憤怒。
提上來為威廉姆斯做了個擋拆,接到回球的加索爾并沒有貪功,而是手遞手將球交給無球跑動的邁克·米勒,同時在原地為邁克·米勒做了掩護,為米勒創造出了不錯的投籃空間。
后者接到傳球絲毫沒有停頓,幾乎是在空中漂移著三分出手命中,8:4。
邁克·米勒身高兩米零三,體重99公斤,糟糕的橫移速度讓邁克·米勒只能擔任小前鋒的位置。
二號位并非不能擔任,只是遇到突破犀利的球員,防守端將存在非常大的問題。
米勒上個賽季才被老東家奧蘭多魔術交易到灰熊,加盟灰熊后,米勒很快就融入了灰熊的戰術體系。
因為邁克·米勒除了是一位出色的外線得分手以外,還是一位頂級的三分投手,在“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和保羅·加索爾兩人身邊打球,米勒很容易就能出來不錯的投籃機會。
本賽季邁克·米勒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7.2%,但接球投籃的命中率卻高達44.1%。
面對德里克·安德森的防守,米勒犀利的無球跑位很容易出來機會,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保羅·加索爾才沒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個人單打,而是按照戰術,繼續充當自己組織軸心的角色。
加索爾絕對不會承認,是因為自己連續挨了蘇特兩次蓋帽,進攻端有些打怵,所以才沒有主動出手。
人與人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保羅·加索爾曾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保持著極度憤怒的心情…
看到加索爾沒有自己持球單打,反而為隊友創造機會,此時還開著熱血狂暴狀態的蘇特忍不住上前嘲諷。
“軟弱的家伙,連單打我的勇氣都沒有了嘛,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會讓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殘暴!”
老鷹隊進攻,納什持球度過半場,打手勢示意其他人全部拉開,將強側交給自己、蘇特和拉希德·華萊士三人。
其中華萊士站在三分線外,為蘇特的空切和納什的突破拉開空間。
老鷹這套陣型打法早在麥金尼斯時期就投入使用,雖然跟三角進攻一樣,都是強側有三名主力球員發起進攻。
但老鷹這套打法跟三角進攻卻有非常大的不同,三角進攻講究的是移動和拉扯,其核心宗旨還是為球星創造出舒服的單打空間。
而老鷹這套站位則只有拉扯沒有移動,并且不是靠球員的個人能力終結進攻,而是由后衛和前鋒去打擋拆,中鋒做空禁區的方式創造出更多進攻選擇。
換句話說,在這組陣型里,納什、蘇特和拉希德·華萊士三人都有可能成為最后的進攻終結點。
包括弱側的斯蒂芬·杰克遜和德里克·安德森,同樣可以在強側遭遇協防和包夾時做好接球準備,只不過蘇特的進攻環境是場上五位球員里變化最大的。
中投,空切,反跑,掩護,包括二次策應,這些都可以通過蘇特的個人意愿進行改變。
從戰術體系上來看,蘇特這個點仿佛是老鷹隊最重要的球員,但其實老鷹最依賴的位置卻是控球后衛。
因為所有的第一波進攻都將由控球后衛負責發起,一旦控衛球員的水準有限,老鷹其他四個點都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