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忍不住笑了笑。
因為那時候的始皇帝,還只是一個傀儡,他要獲得權利,首先是要鏟除秦國另外的兩個勢力。
一個是皇太后的,另外一個,則是呂不韋的。
皇太后的勢力大可以將其稱之為嫪毐。
就是這個傳說中可以用命根子當車軸的男人,好不威風。
當然,兩個人的下場都不怎么樣,說起來的話,趙姬和宣太后比起來,還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兩人所處的環境幾乎都是差不多的,宣太后看的清楚,趙姬卻看不清楚。
竟然還真的生下了孩子,甚至還讓嫪毐權傾朝野。
真是愚蠢。
而呂不韋因為理念和其他地方的沖突,也不免黯然。
等到了掃清他們之后,秦王嬴政,才是正式開始親政。
而也從這個時候,秦國才真正的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
但是上位親政,不代表一切就夠好了。
所以嬴政需要一個將軍,一個能夠帶領士卒,完成他夢想的將軍。
正如同昭襄王時代的白起。
所以自然而然的,這個職位,落在了王翦的腦袋上。
王翦覺得很好,因為秦國是真正的j國主義的戰爭國家,一切的準備,都是戰爭至上。
在這樣的國家里面當將軍,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情。
所以,秦始皇十八年。
王翦從上郡出發,與楊端和相互呼應,準備進攻趙國。
趙國不是什么弱手,相反,自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趙國的國力,一直不算太弱。
但可惜,不是什么國家都像是秦國一樣,有著天命所在。
連出六代明君,放在其他朝代真是想都不敢想。
趙國當年與秦國大戰,結果長平一戰,大敗虧輸,整個國家的精壯勞力,幾乎被殺的有些讓人感覺到駭然。
經過了那一戰之后,趙國虛弱的,許多年都沒有緩過來。
所以這一次,王翦攻趙國,其意,自然是勢在必得的。
或許在王翦的心中,就真正意義上以兩軍對壘開戰,他或許還真的不是李牧的對手。
但現在的局勢,卻又逆轉了過來。
因為戰爭不只是拼的雙方士卒的精銳,還有很大程度上,需要背后國力的支撐。
秦國支撐的起。
但可惜的是。
趙國支撐不起。
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當年的趙國,連連征戰,北部地震大面積的饑荒已經導致國力十分的衰弱。
李牧自然也知道,想要打退秦國的進攻,就必須挫敗王翦,如此一來,秦國退兵,他們方才有一些喘息的機會。
不然就繼續雙方相持下去,他趙國也要被拖垮,那就是不戰而敗。
這是個殘忍的事實。
李牧很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他想打,想要一場勝利,來解決趙國的危機。
但可惜的是。
李牧很明白這個道理,王翦,同樣也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