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帶兵實力都還行,但項羽因為覺得他們想要謀反,所以全沒有重用。
只能夠自己東奔西跑。
以至于麾下士卒不斷的被拉扯,而他本人,也逐漸陷入了疲憊當中。
至于項羽麾下的其余人,真的不堪大用。
像守成皋的曹咎,項羽走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叫他別和漢軍作戰。
結果劉邦在城下一連罵了他三天,他終于忍不住出兵,然后兵敗身死。
實在是讓人不知道咋說了都。
成皋下了,就是煢陽。
不過當時的煢陽在鐘離眜的手里,曹咎是吃素的,鐘離眜不是,劉邦攻不下來,隨后項羽又趕來了。
雙方只能夠就此進入對峙的時期。
于是重要的地方來了。
齊國。
齊國的田橫心里比誰都清楚,現在北方基本被韓信平定,下一個肯定就是他們齊國。
于是齊國派出二十萬的重兵,防守可能來自于韓信的進攻。
但這個時候,驪食其來了,這人也算是劉邦麾下一個比較重要的謀士。
來到這里,實際上是為了勸降齊國。
驪食其也算是有著三寸不爛之舌,最終勸降了齊國。
其實在當時的局面,無非是漢楚二選一,齊國和楚國之間有仇,所以其實也沒得選。
驪食其那叫一個開心的啊。
勸降了一個大國,這可是一個很大的功勞了。
然而......
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投降了,所以直接解除了原本用來防備韓信的兵力,然后天天飲酒作樂。
但這個時候,韓信實際上已經到了齊國邊境。
本來聽說齊國歸降了,韓信也就沒有攻打齊國的意思了。
但韓信手下,也有謀士。
“將軍,你要繼續打。”
“繼續打?為什么?”韓信皺了一下眉頭。
“漢王命將軍攻打齊國,派人勸降齊國,但這兩方之間是沖突的嗎?并不沖突,你只是奉命攻打齊國而已。
驪食其這個人,能和將軍比嗎?他不過是一個說客,但這個說客卻依靠自己的舌頭,勸降了齊國七十多個城池,而將軍你領兵打仗一年,也才攻下趙國五十余城,這樣看來,您的功勞,似乎還比不上這名說客呢。”
所以說有時候縱橫家真的討厭。
這個兄弟的這一番話,實際上包藏禍心,因為他想的只有一個東西,那就是讓韓信為王!
因為但凡韓信真的攻打齊國,那就必然與劉邦交惡,在那個謀士看來,雙方翻臉,也就是可以預計的事情。
那么到時候韓信坐擁燕國,趙國,齊國,代國,襄國,如此廣袤的土地,再依靠韓信本人的軍事指揮能力。
和漢軍開戰,勝算不低,他也自然就是從龍功臣,自此青云直上。
這兄弟的計策一點問題都沒有。
問題就只有一個。
他看錯了韓信。
和項羽一樣,項羽有著他的性格缺點。
韓信也有......而且更重要的是,韓信和項羽這兩個人,對于政治方面的情商。
都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