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精之珠”
“召水,以你的本源之力包裹此珠,看看是否有所得。”
將面前的這枚晶球落于召水跟前,紀嫣然明眸生光,贊嘆之語不絕,卻也夾雜別樣遺憾。
旋即,將那張古舊絹帛拿在手中。
這上面記載著這顆元精之珠的秘密。
這顆珠子是道家先賢關尹子在太乙山修行之時無意中得到,一共兩顆,一顆歸于道家,現在應該在天宗手中。
另一顆便是眼前這顆了。
之所以為奇物,便是因此這顆晶球有別樣的特性,可以吸取和儲存修者的本源元精于其內。
而且,存入其中,幾乎不會有什么損傷。
可惜。
存入可以,想要將其中的力量取出來,卻是千難萬難,根據上面的記載,再加上南公留語,自此物落入智者一脈數百年。
能夠從其中汲取力量為所用的,也就三人。
最近的一位就是南公。
可惜,那三人也是運氣而已,先前的那兩位智者一脈先賢中,一人是自身妙悟玄關,冥冥之中,從晶球汲取力量。
醒轉之后,便是忘記如何施為。
后來再也汲取不出,那位先賢坐化后,將本源元精存入晶球,足足一位玄關層次的本源元精。
還有一位是于凡人之時剛修行,便是汲取里面的元精,可惜,并未吸收多少,雖如此,也在十年之內,踏足化神大成。
惜哉,似乎根基不穩,一晃垂垂老矣,至一生都沒有踏足,坐化之時,也將本源元精化入晶球。
至于南公,亦是一次化神層次偶然的修行中,于一次深夜有感,汲取晶球元精,底蘊渾厚十倍以上。
是以,未幾,便是破關
觀此,紀嫣然才明悟為何資質、才學均不如鄒衍師尊的南公偏生可以突破玄關妙境。
完全沒有任何道理的。
當年師尊將首領位置留給南公,估計未必不是沒有這般考慮。
除卻那位初入修行的陰陽家前輩,幾乎化神層次汲取元精的都破關了,可見此物為奇。
古舊絹帛之上,記載的有此物來歷,還有儲入本源元精之法,以及歷代先賢嘗試的汲取之法。
當然,一種種汲取之法,都無用,運氣占據更多。
此外,一些陰陽家先賢還親自道家天宗,詢問汲取之道,可惜道家也沒有這般的記載。
至于道家的那枚晶球,似乎無大用。
汲取本源元精
論起來,蒼璩的種玉功便是有這般能力,在別的修者身上種玉,時機成熟,便可萬物一體汲取。
至于直接汲取別人本源元精的法子,千年以來,的確有傳聞,比如韓國雪衣堡的那門秘傳玄功。
通過汲取普通人的本源元精,強化自身底蘊,進而修行突破,至于汲取修者的本源元精,并未有這般的傳聞。
也有一些性命交修的法門,可以在交修過程中,強行汲取對方元精,危險極大,稍有不慎,反噬己身。
也有修煉同一種功法的先賢前輩,強行將本源元精灌輸后輩體內,這般可行,損耗極多。
且,就算修煉同一種功法,本源元精也不會一樣的,因為元精便是本源之源。
修者修行,所修的便是三元。
在天,為日月星。
在地,為水火土。
在人,為精氣神。
煉精化氣、內蘊筑基與通脈兩個層次。
煉氣化神,內蘊先天與化神兩個層次。
煉神還虛,內蘊化神大成與玄關兩個層次。
煉虛合道,內蘊虛空一體與合道層次,更進一步,便是身融萬物的至高境界。
精氣神三元,古籍有語又為元精、元氣、元神,三者之中,元精主肉身,修行之初,所重便是肉身。
沒有肉身修行,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何長久
進而元精渾厚之后,強化元氣、元神,進而三元歸一,臻至更高的境界,典籍記載的一種種汲取元精法門,危害極大。
但凡修行,三元一體,元精自然浸染元氣與元神之妙。
汲取之時,也會直接將元氣、元神納入,此般,就是隱患。
而元精之珠卻可以避免這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