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
“曾和南公提及那些人,那些人的傳承來至于遙遠之地的孔雀之國,浮屠之道乃是自一位身融萬物的至高者傳下。”
“其人浮屠世尊釋迦摩尼”
“也是一位智者,以道理見長,修行不過隨心,是以追隨者眾多,浮屠世尊之后,數十年前,孔雀之國浮屠大盛,舉國傳道浮屠”
“舉國都是浮屠的傳承”
“是以,那里的浮屠之人很多很多,為光大浮屠之法,傳播浮屠世尊之道,有許多浮屠修者離開孔雀之國,行走四方。”
“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將浮屠世尊的道理在大日之下每一寸土地上得到傳承。”
“道”
“也許那就是他們的道”
“近年來,天宗玄清子也有相似的做法,于諸夏各地設立宮觀,道者云集,傳播道家道理”
“不過道家和浮屠二者的道理來看。”
“浮屠傾向于人宗的道理,很契合塵世入道,進而成就道理,天宗的道理則是超然許多。”
“果然浮屠不受任何限制,在諸夏傳道,以一位身融萬物至高存在留下的傳承,非諸子百家中的一些小家可以相比。”
“說不得,浮屠之光明會遍布諸夏,于諸夏的諸子百家而言,也是一個重重的打擊。”
“”
“無為,有為”
“無爭,有爭”
“有舍,有得”
“百家之道,殊途同歸”
談及浮屠之道,逍遙子亦是有些不自覺的忌憚。
因為浮屠的道理的確很強,自己聽南公說過一些,受益不淺,自己的真道宗剛剛建立,如若浮屠東入。
逍遙子不覺得真道宗可以爭得過浮屠。
浮屠被攔阻在諸夏之外,玄清子布局分教開宗,估計也有那個意思,或許不能夠長遠的將浮屠攔阻門外。
起碼,一些事情要變換一下。
越是無爭的道,越是大光明的道理,越有大恐怖。
道法陰陽,便是如此。
近年來,諸夏間出現的與道合真層次不多,而浮屠孔雀之國卻是不少,那也是實力的體現。
“浮屠”
“以前也有所聞。”
“浮屠東入,定有大謀”
高漸離頷首。
塵世間,名利相爭,尤其是入世間的道理,更是如此。
浮屠想要進入諸夏,定然有所圖謀
不吝嗇道理的傳播
看似好事,實則長遠而觀,浮屠勢大,諸子百家如何
然那些事情自己現在影響不了,干涉不了,墨家現在生存都成問題,更別說抵抗浮屠了。
太遙遠了。
墨家現在要做的,是落下傳承,進而壯大。
“不過,也無需擔心。”
“秦國以法治國,浮屠的道理只能為小道,不可能為大道,真的壯大至孔雀之國那般,是不可能的。”
“除非秦國將來不存,卻只怕將來就算秦國不存,它留下的痕跡也會被承襲。”
逍遙子馭馬而行,繼續說道。
一些事情現在擔憂太早了,而且諸夏這里不是孔雀之國,諸夏這里的道理也很強。
儒家的道理。
農家的道理。
法家的道理。
道家的道理。
均可歷經歲月的洗禮,浮屠雖強,也會受到限制,因為那也是道,道不是唯一的。
“接下來要借助浮屠之力化去生死印,卻是欠下情分了。”
高漸離無可奈何。
墨家現在欠了諸子百家許多情分,有些情分都沒有來得及還,有些情分卻需要償還的。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