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還真是該殺。”
“都這些年了,還一直小動作不斷,著實該死。”
“幸而父皇無礙。”
“幸而李斯無礙。”
“趙佗,依照父皇的東巡行程,再有月余,只怕就會到達瑯琊郡了,那般事情萬萬不能夠出現。”
瑯琊郡
秦國滅齊,設立的諸郡之一。
治所瑯琊縣,距離海域不遠
多日之前,安平君扶蘇公子便是駕臨此地,雖無明確職責,然瑯琊、膠東、東海、臨淄等地皆可處理。
遇緊急之事,有臨機決斷之權。
瑯琊縣以東郊野,臨山雅居,本為原齊魯之地的齊國一位封君所有,齊國而滅,這里收歸瑯琊縣。
如今,為暫住之地。
春日的碧波浪濤滾滾,海域的風韻不住吹來,立于水閣亭中,眺望極遠處的山川盛景,一身月白長衫的扶蘇眉目緊鎖的說道一事。
“一些小人而已。”
“近年來,雖處理了不少人,可那些人非一時之間可以解決。”
“非有那些人死去,事情不容易解決。”
“一代”
“只怕至少要兩代人五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將那般事消磨掉,然帝國雄圖偉業,也非他們也能動搖。”
“安平君,齊魯之地,欲要維持大局安穩,少不了儒家之力”
“諸子百家,皆在野。”
“自帝國東出,諸國皆滅,而諸子百家的殘留之人多前往齊魯,泗水郡的農家之人,就有許多,尤其是瑯琊郡和東海郡。”
“還有其余百家。”
“蜃樓那邊也有不少的消息傳來,有一些人欲要破壞蜃樓,被陰陽家之人擒獲,審訊之后,消息不少。”
“儒家”
“如果它們愿意出力,那么,齊魯之地可以安穩,儒家在這里百年之力,非尋常。”
“齊魯諸郡各縣都有它們的人手。”
“而且,這一次因相邦李斯之事,想來儒家應該很愿意出手。”
“審時度勢,是儒家的優點”
“安平君,儒家那里您親自前往,更為入心。”
一位玄黑色錦衣的年輕人立于扶蘇身側后,束發而冠,英氣勃發,神容儀表,皆風標不俗。
體態欣長,雙目生輝。
聞扶蘇公子之言,趙佗踏步長靴,近前一小步,說道接下來的安排之事,自己被調遣至瑯琊郡為郡尉。
數月來,已經辦了不少事情,一些膽大之人皆有收斂。
收斂
并不意味著沒有動靜,對于那些人,趙佗很是了解,昔年在會稽郡為郡尉時,就打過很多交道。
那里的楚國之人,有很多很倔強,一直不愿意臣服帝國,一直不愿意服從帝國的統轄。
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只要不生事,便是無礙。
偏生那些人小動作不斷,那就直接殺了省事。
現在,那些人都聰明了許多,要么不動,要么就靈動而動,犯事之后,很快離去。
或者匯聚大力,做下一件大事。
這一次苦縣之地的突然襲殺,針對始皇帝陛下。
傅陽之地,相邦李斯也差點中招。
那些人就算可以查清楚是誰做的,一時之間,也難以徹底解決,著實令人頭痛,令人不悅。
始皇帝陛下車駕一直在東進,到達瑯琊也不遠了。
若是到時候再發生那般事,非好事。
“儒家”
“掌門伏念,他沒有什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