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好像也不好說。
這里是蠻夷風華的地葬,而非諸夏禮儀,如若諸夏禮儀,自己所說和猜測……當有不小的準確。
放在這里,也就是隨便閑談之言?
“具體……找一找關于這處地葬的些許文書痕跡。”
“……”
周清笑語,河上之言,不好評判。
諸夏禮儀,對于殉葬有不小的規定,諸夏諸國還是留存的,蠻夷之地,難料。
三男三女。
看上去,也是挑選出來的。
“師尊。”
“這些竹簡典籍,是諸夏文字,是三代金文。”
“從痕跡來看,是后來之人抄錄的,應非原文。”
“還真是難得。”
“一共三十多卷!”
“……”
另一側。
許莫負正欣喜不一的雙手持一卷綢布包裹的竹簡遞給師尊,這里的偏廳之物,自己喜歡這些典籍文書。
其余的東西,待會再看也不遲。
手中也拿了一卷,將綢布取下,近前一步,將竹簡小心翼翼的放在上面,緩緩將其打開。
入目!
熟悉的三代金文。
而非大周太史籀文。
更非數百年來的諸夏各種文字。
“……”
“陰陽家之物?”
曉夢單手虛托,弟子遞過來的一卷竹簡自動飛出,自動展開,自動沉浮于眼前。
一覽上面的文字。
如弟子之言,是三代金文,很古老的文字了,眼下的諸夏早已棄之不用了。
那種文字一般多刻印在堅固的竹簡、五金器物、骨物、石塊……,太史籀文方便許多。
竹簡上。
的確是一枚枚清晰可見的金文,數息之間,便是將眼前這卷竹簡的內容看來。
悠然,銀眸生出淡青色的華光,難得一絲絲驚訝溢出。
“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經!”
“以寒暑日月晝夜知之,以殊形殊能異宜說之。”
“物合而成,離而生。”
“知合知成,知離知生,則天地平矣。”
“平也者,皆當察其情,處其形。”
“……”
“這一卷好像有些像道論,也有些陰陽家的韻味,師尊,您瞧瞧?”
“師尊,這兩卷……難道是陰陽家祭祀一脈的傳承?”
“……”
許莫負將手中的竹簡攤開,一覽上面的內容,輕聲誦讀之,不難理解,不為晦澀,甚至于有熟悉之感。
道家的修行之法?
更像是詮釋之法。
細細琢磨,耳邊傳來師尊之言,陰陽家的東西,隱約間……真的有些意思。
自己不好判斷。
“曉夢,這卷竹簡的內容是什么?”
“是關于這處地葬主人的事情?”
“還是蠻夷小國的記事?”
“……”
一個個小家伙各有所忙,要么在打量剛才的那尊小鼎,要么對這里的石壁壁畫感興趣。
要么對這里的六具尸骸有興趣。
要么對這里的其它東西動手動腳。
……
這處地葬之地出現的還真是及時,非如此,一個個小家伙怕是十分無聊了。
觀曉夢師徒二人在閑聊,雪兒踏步冰藍色的高靴走了過去,平坦堅硬的地面,并無雜亂之音。
“陰陽家的東西。”
“……”
曉夢伸手一抓,不遠處案幾上的一堆綢布竹簡飛出,青色玄光將它們護持,全部伸展開來,展露里面的內容。
“陰陽家!”
“陰陽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