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朝鮮之事,不只是箕子朝鮮本地的事情,還相連帝國東部的許多郡縣。
稍有不慎,激起一些人的些許心思,帝國穩定大局就會受到些許的沖擊,于帝國長治久安非好。
那些人離開了箕子朝鮮,前往其它地方,如何處之……,抉擇不為多,落下不為容易。
“陛下!”
“老臣以為……斬盡殺絕不為上策。”
“先前,帝國大軍至箕子朝鮮,那些人聞風而逃,而中原諸郡還有齊魯之地,并無太大的動靜,可見那些人的心思。”
“他們……于帝國而言,不為大患。”
“此次,將箕子朝鮮攻占,不日還要立下嶄新郡縣,天下間,那些人可以停留的地方越來越少。”
“縱然辰國部族之地,據臣翻閱典籍可知,那個地方較之先前的江南之地還要蠻荒一些。”
“除非他們愿意花費大力氣,否則,不為長久停留。”
“將來還是要歸于諸夏,歸于帝國的諸郡之中。”
“而帝國對于諸郡的統御管轄,歷經十余年,已經初步穩固了,就算他們歸于諸夏,也翻不起什么風浪。”
“時間一長,其力自弱。”
“偶有不甘心之人,也是翻手可滅,郡縣之力都足以平定。”
“兵者,大事!”
“以帝國精銳入辰國部族之地,或可取得不小的戰果,倘若那些人狗急跳墻,也許,還要危及一些郡縣的安穩。”
“……”
“是以,臣覺……那些人無需理會,只需要加強沿海之地的警戒,對那些人以震懾就足夠了。”
“少了箕子朝鮮,那些人接下來定然會伺機歸來。”
“如此,可命山東諸郡于民冊戶籍之事,多多警戒,對于一些突然出現的人,多多警戒!”
“……”
鄭國!
多年來,仍為國府大田令,官位不為極高,自有一番心意在其中,隨行車駕,近前一禮。
于箕子朝鮮的事情,說著自己的所思所想。
“君子畏德,小人畏威!”
“陛下,臣以為當趁著這個良機,對箕子朝鮮的離散之地,繼續剿滅,以顯帝國之威。”
“十多年來,帝國多有懷柔,那些人不為有心。”
“這一次帝國攻占箕子朝鮮,其實……并未取得太大的戰果,許多人都率先離去了。”
“陛下,臣以為……還是應該派兵進入辰國部族之地,對那些人進行追殺。”
“他們……既然離開了諸夏,那么,就無需回來了。”
“若可……也能擒拿抓捕一些人,反過來將山東諸郡的一些隱患化去。”
“如大田令所言,帝國這些年在山東諸郡的統御安穩,那些人就算有事,也不會很大。”
“……”
李斯的聲音再起。
歸于先前之言,順從先前之意,兵戈殺伐多重。
“馮去疾,你之意如何?”
嬴政沒有抉擇二人之言,話風一轉,落于帳內另外一人身上。
“陛下。”
“臣……臣之意同大田令之言相仿。”
“兵事,非小,生死之事。”
“那些人從箕子朝鮮逃竄,已如喪家之犬,帝國若派精銳入辰國部族之地,縱可有成,也絕非輕松。”
“人之將死,定有超越先前之力。”
“山東諸郡也會有一些動靜,期時,東郡大營的兵事再起,對于今歲帝國大局不為上。”
“烏孫之事將起,北胡匈奴的蹤跡靠近長城。”
“陛下,臣以為……對于逃向辰國部族的那些人,今歲可不予理會,待帝國將箕子朝鮮之地占據。”
“期時,可以派精銳緩緩入辰國部族,對那里的人一一剿滅。”
“給了他們一些喘息之機,帝國諸事也會和緩一些。”
“……”
馮去疾的聲音多洪亮,帳內各處隱現回音。
“……”
“蒙毅,你于李斯三人的抉擇……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