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紅那里,也已經做了各種準備之事。n
如李斯所言,一樁樁事情,雖不大,處理起來也不難,單單其事,影響還是不小的。n
水災之事,動輒破滅一個個鄉里,淹沒諸多農田,縣域稍差,亦是危機壓來,萬千人性命難料。n
……n
……n
“北面就是會稽郡了。”n
“那里是大江的下游之地,又是大江入海之地,這個時候反倒沒有什么災情傳來。”n
將手邊的軍國政事一一處理,嬴政馭馬行出營地,沿著臨近不遠的甌江緩緩東行。n
相對于大河,大江這一次的水災也有,放在平日里,不為小,同眼下的大河比起來,遜色不少。n
至于緣由?n
是因為江南的水系繁多,這里的人都習慣有水?比較擅長應對水災?應該有一些。n
中原之地、關中之地……水系不顯,縱然修建一些水利溝渠之事,關鍵時刻,不一定頂用。n
李斯先前所言這一次的災情或是機會,可以將那些地方的許多水利再次梳攏一番,是一個好處。n
“會稽郡境內,每歲大體都會有一些小的水災水患,不過,當地的縣城都能很好的給予處理。”n
“再加上會稽郡有震澤之地,就算大江的水很多,通過一條條水系匯入震澤,繼而引導入海,數百年來,自成一體。”n
“除非那里是突發的狂風暴雨,一下子超出震澤短時間所能容納的極限,才會漫出震澤以及各條水系。”n
“……”n
于此。n
周清還是了解的。n
與其說會稽郡沒有什么水災消息傳來,還不如說會稽郡那里對于水災的標準不一樣。n
同樣的水事,放在別的地方是睡著,落于會稽郡,就不一定了。n
那里對于水災的應對、處理自成一體,遠非中原可比,更非關中可比,大江之水泛濫,其實不為緊湊,位于下游的會稽郡自可有序疏導。n
“會稽郡,是一處好地方。”n
“先前巡視淮水、江水之地的時候,也有行過部分之地。”n
“會稽郡,朕記得楚國的項氏一族根基就在那里。”n
“當初帝國滅楚,項燕為主將,對帝國造成不小的阻礙。”n
“項氏一族。”n
“先前從辰國之地傳來的文書中,也有他們一族的記載,聲勢和力量都是不弱的。”n
“如今辰國不存,郡侯,你說他們會不會選擇返回會稽郡!”n
“他們的核心族人雖離開了會稽郡,但……朕相信,會稽郡仍有不少他們的力量。”n
“……”n
嬴政笑道。n
在江南諸郡之中,會稽郡算得上最為繁華的郡縣了,昔年滅楚的時候,帝國主力都在淮北、淮南之地。n
江東之地,只是派遣兵士前往追殺楚國余孽,以及接管許多城池,會稽郡也是那個時候納入帝國麾下的。n
論來,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n
也是為此,扶蘇當年在下相為事的時候,那些地方生出許多亂子,扶蘇殺了不少人。n
趙佗在會稽郡為郡尉的時候,亦是殺了許多人。n
將帝國余孽殺光了?n
不足夠。n
那些人不是好殺的。n
“會稽郡?”n
“他們這個時候返回會稽郡,無異于自尋死路了。”n
“也許,他們此刻或者接下來會去島夷之地。”n
“從東甌之地沿著以南偏東的方向行進七八百里,海域之上,可見一座不小的島嶼。”n
“那就是島夷了。”n
“根據一些消息記載,那里約莫有箕子朝鮮的三分其一大,和會稽郡臨近的彰郡大小相近了。”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