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楚人內訌?”
“讓我等紛爭?”
“期時,坐收漁利,如法炮制,如箕子朝鮮一樣,將島夷攻滅,將多年辛勞一朝化為烏有?”
“而后,秦國鳩占鵲巢,無需太多手段,就可大用島夷?”
“這……,大哥,你這般所言……聽起來多令人心驚膽顫。”
從大哥手中結果那份密信,快速一覽上面的內容,是島夷的訊息,項氏一族已經盤踞其上的。
尚未將密信看完,便是聽得旁邊的大哥之言。
太嚇人了一些。
相仿箕子朝鮮一樣的動靜?
秦國欲要那樣作為?
“雖是猜測,不是沒有那個可能。”
“但……就算是有那個可能,前去一觀也是無礙的。”
“萬一海島上有一些好東西呢。”
“萬一有珍惜的礦藏之物,也可分一杯羹!”
“主要是否大力前往。”
“島夷,就在閩中郡外海數百里之外,我不覺秦國不知道那件事。”
“何況,有箕子朝鮮在前,同樣的事情,也該做最壞的打算。”
兄弟們面上的狐疑和驚悸之色,在意料之中。
箕子朝鮮。
秦國的密探早早在其中,否則,這一次秦國出兵動手不會那般迅猛如風的。
直接將千里之地席卷。
“大哥,數年不見,你如今的一言一語,好像有些不太一樣了。”
“更加……洞悉諸事了。”
“島夷的事情,我就想不到那么多。”
“大哥何以變化如此?”
“……”
自箕子朝鮮艱難歸來的男子多驚奇,大哥自然是比自己強的,也比自己聰明些的。
可是。
和現在的聰明不太一樣。
相交多年,可以清晰感知。
“哦,變化?”
“有什么變化?”
“其實,并無什么變化,只是認識了一些人,多多與之言談交流,便是有所得了一些。”
“才學之士。”
“還是頗為重要的,秦國百多年來,朝廷上的文武重臣,一大部分都來自于山東之地。”
“我大魏國當年更是人才濟濟,信陵君門下更有三千客。”
“可惜,可惜。”
“人才雖多,難有所用。”
“近年來,相識城中一個小吏,雖為小吏,見識多不俗,多不凡。”
“如今你也回來了,接下來也當見見他。”
“……”
自己的變化很大嗎?
聽得兄弟此言,錦衣華服著身的中年男子笑語。
待在中原之地多年,待在故地許久,近年來,事情又不多,閑暇意動,偶有所得。
“城門小吏?”
“陳留這里的小吏?秦國的人?”
“能得大哥這般稱贊,那人是誰?”
“大哥不怕那人告密?”
“……”
“山野都有遺賢,陳留城也不差,就不能有大才了?”
“我覺其才還是不錯的。”
“其人酈食其,城中名聲還是有一些的。”
“若非信陵君早去,估計他還不會待在陳留。”
“至于告密?為何告密?這里是陳留,不是別的地方!”
“……”
“酈食其?”
“此名有些怪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