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不能多用。”
“畢竟,救災的事情,是需要官府做的,是需要帝國做的,我若為之,無異于越俎代庖。”
“……”
“只不過,這里實在是城池之力難以到達之地。”
“也是這一次的災情太大了。”
“不然,不至于有這個局面。”
“我覺還是官府太無力了,太蠢笨了,反應太慢了,都過去這些日子了,賑災救災的事情都沒有做多少。”
“反觀關中之地,也有過一些水災、旱災,似乎就快上很多。”
“天明兄長,你有沒有好的法子?”
“……”
于天明兄長所言,陽滋點了點小腦袋,一些道理自己還是明白的。
這種法子自然難以大用。
不只是因為鴻鵠它們的特殊,而是自己的身份,而是另外的一些事情。
這些事情都是該帝國和官府所為的,自己做了,它們做什么?帝國讓官員牧民一方,是希望他們能夠有力量落下的!
是希望他們可以將事情做好的。
結果,這一次他們沒有做好。
陽滋覺那些人沒有做好。
水災都有一二十日了,官府的人在做什么?
雖有力量,尚未鋪陳開來,自己跨乘鴻鵠一觀,眼下官府之力只能通達方便觸及的地方。
城池四周。
道路可至之地。
還有一些勉強可以前往的地方。
……
另外一些地方,就難了。
是以,自己有些忍不住,便是讓鴻鵠它們親自攜帶一些吃食用度之物前來。
“中原之地的治災、救災之所以有些緩慢。”
“和這里的官員自然有關聯。”
“千百年來,諸國并起,每一個諸侯國的治災都不一樣,官員在一個地方長了,容易受到影響。”
“除非秦國統御諸夏數十年后,以時間之力,將那些沖刷干凈。”
“除了官府之外,則是官府外面的一些力量,還是剛才提及的,千百年來的風華所影響。”
“面對災情,每個地方的處理應對之法不一樣。”
“關中之地,沐浴秦法百多年,許多事情自然看上去快了很多,這里相對緩慢一些。”
“治災的法子……大同小異。”
“欲要讓這里的治災快一些,最直接的法子,便是人手多一些。”
“讓官府的人手多一些。”
“讓官府可以調動的力量多一些。”
“王離率兵巡視中原之地,五萬大軍若是可以攜帶一些糧草賑災,助力不會小。”
“然,那個法子太難。”
“從別的地方調來一些力量,或可為用。”
“這場災情很大,雨勢停下,官府可以通達各處之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將災情造成的隱患撫平。”
“那也是需要人手!”
“雨停之后,許多糧草之物,反倒不會缺少了。”
“……”
災情如此,從未見過。
天明觀之,心中多不忍。
曾在陸豐之地為縣令十年,在那里為官,自己所望麾下黔首庶民皆安居樂業。
皆和和順順的。
十年的時間,陸豐沒有什么特大的災情。
就是有一些時候雨水太多了一些,水災有一些,好在距離海域很近,那段時間,特意修建了幾條通達海域的大溝渠,才緩解很多。
如今。
自己雖不在陸豐了,有那些溝渠在,只要不是突然間降臨很多很多雨水,那些溝渠都可以承載的。
中原之地,這里的水利溝渠也有很多很多。
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