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聲音多洪亮。
同樣提及島夷之地,提及項氏一族,語氣多不耐,多不喜,聽上去,較之項氏一族,于島夷的興趣更大。
“幫忙?”
“他們項氏一族又能拿出什么條件呢?”
“他們一族,還真是令人討厭。”
“只不過,比起他們,另外的一些事更加重要。”
“中原的消息,你們都得到了?都有知道了?”
“一些人要變換應對秦國的手段,以為長遠,以為大利,你等覺得如何?”
“消息來看,對那般手段,中原那些人自身也有不同的意見!”
“也真虧他們能想出來那件事。”
“中原水災,那么好的一個機會,他們不知道利用,反而對秦國有那樣的諂媚之舉,著實引人嗤笑!”
“既有如此抉擇,當年他們就該直接投降秦國的,說不定還能夠得到一些官爵。”
“也不至于這些年都不住躲避隱藏了。”
“……”
區區一個項氏一族,還不值得他們等人匯聚一處商議大事,項氏一族根基不強,容易處理。
反而是近月來的另一件事,值得考量。
秦國!
才是他們所有人的大敵。
復國、復楚才是他們最終的目標,項氏一族若是聽話,若是愿意當一匹忠犬,那么,復國之后,項氏一族還能存在。
如若不然,項氏一族當年是什么樣子,以后就是什么樣子。
他們沒有資格討價還價。
秦國!
十余年來,諸國遺留的力量一直在不斷對抗秦國,希望可以將局勢扭轉,希望可以重現諸國輝煌歲月。
有些難。
一覽十余年的動靜和成果,好像……并無什么大的成就!
非戰之罪,而是對手太強了。
秦國越來越強了。
秦國,比當年還要強。
要強出數倍以上。
當年楚國還在的時候,就非秦國對手,目下,以他們手中的力量,欲要撼動秦國,無所得,也非不能接受。
固然難以撼動,若言就此投降秦國?
也是萬萬不能夠的!
相信山東諸國的許多人,也和他們心思一樣。
不然,這些年來也不會四處游走作戰了,在穩住中原根基的情形下,在箕子朝鮮、在匈奴、在西域、在河西……,皆有動靜。
惜哉。
時運不濟,多有不成。
一件件事情落下,戰果沒有取得多少,損傷的力量不住增多,再繼續強戰,也難為了。
此刻。
中原有嶄新的動靜傳來,非是對抗秦國,而是選擇討好秦國,幫著秦國官府治理中原水災。
真是一群蠢貨!
若是讓當年諸國還在的一位位大王知道,怕是要將那些人一一斬殺,就算有些理由,也不足夠了。
遠遠不夠。
如若趁著秦國中原水災,將災情變得更大,讓中原亂起來,指不定就是上佳機會。
中原災情,波及的范圍幾近千里。
千百年來,中原諸地的民力數不勝數,足有百萬、千萬,若是有動,絕對不是一股尋常之力。
絕對是一道可以撼動、掀翻秦國統御的力量,就算無法戰勝秦國,讓整個山東更加混亂,還是不難做到的。
而那些人……選擇阿諛、奉承、討好!
著實丟臉。
著實丟人!
幸而楚人沒有那樣的抉擇,楚人有楚人的骨氣!
至于他們所言的一些理由,什么借助秦國變得強大?借助秦國恢復力量?以謀將來長遠事?
說的好聽!
實則。
當他們邁出那一步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們的心變了,變得懦弱了,變得沒有勇武之氣了。
變得連對抗的心思都沒有了。
變得不像當初的他們了。
如此,就算他們可以恢復力量,可以借助秦國變的強大,那么,將來真有機會了,他們會如何抉擇?
當他們的利益好處同秦國愈發緊密的時候,真到了那一刻,他們會如何做?
一個個的,都是自以為是。
自以為可以只取好處,自以為可以無視那些隱患!
自覺他們最聰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