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妙音。”
“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
“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凈,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
“何為阿羅漢者?”
“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
“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
“……”
“明悟上道,世尊大心。”
“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
“……”
明闊之所,金色、黃色交替相間的紗幔隨風而動,隱隱約,又有一絲絲奇特的香氣繚繞虛空上下。
無處不在,無處不染,無處不存。
大日高懸,溫熱之光灑落,映照平坦大地上點綴的珠寶美玉,施施然,閃耀奪目,璀璨生輝。
隨虛空大日輪轉,金玉寶石之光交相輝映,時而,夾雜一二玄妙之力,更為流光溢彩,彩繡飛騰。
其地,不為小,赫赫然方圓兩百丈。
其人,不為少,衣著相仿,三法衣著身,偏袒右肩,色澤亦是三類,或青,或黑,或木蘭素雅……。
略有赤足光頭者。
略有赤足帶發者。
略有穿靴帶發者。
……
凡此種種,此間場地,各有所屬,跌迦而坐,雙手合十,靜聽佛音禪唱,妙悟師尊天龍之聲。
一道道目光匯聚,落于場地中央。
有一四方高臺,方圓六丈,高三丈,一十八階階梯,正有一人屈膝坐于其上,亦是身著三法衣,木蘭繞身。
中年模樣,方面闊耳,眉目慈祥,手持一串黑色的佛珠,隨口中不住禪音,佛珠也不住被撥動。
言及妙處,通體淡金色的玄光彌漫虛空,腦后更是沉浮十色大智慧光輪,真界擴散,禪意入心。
“世尊妙語雖為莫測高深。”
“然……大意不為艱難,一切皆為艱難。”
“浮屠沙門,斷絕貪欲,明悟本心,領悟正道,便可領悟無為無不為的無上妙法。”
“內心不貪戀,自然就不會生出什么妄念。”
“身外沒有什么貪求,心境便不會有什么艱難晦澀的執著!”
“看似不在修行,則已經踏足修行上境界!”
“諸般魔羅外道,一切都會化為烏有。”
“此般,只要一步步走下去,便可到達無上圓覺之境,證就大智慧、大自在之境!”
“便是成道了!”
“……”
其音不為諸夏雅言。
取方圓千百里正音,迥異浮屠孔雀正音,得吐火羅之言,編譯諸法,傳播光明。
“尊者!”
“我道如何行善舉善事,破妄外道呢?”
“我等多年來所行種種,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呢?”
“世尊之道,舉手天成,我等愚鈍,請尊者教誨!”
“……”
不時。
有一赤足帶發的黑衣灰發絡腮魁碩男子起身,雙手合十,神色歡喜,眼中又有些許迷茫。
看向遠處高臺上的尊者,恭敬一禮。
繼而問道。
“哈哈!”
“坐!”
“坐!”
“這也是本尊接下來要為你等解惑之言,你倒是有些等不及了。”
“世尊有語。”
“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
“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殺、盜、淫。”
“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意三者:嫉、恚、……,嗯?”
“……”
木蘭法衣著身的浮屠尊者含笑看向那人,頷首給予肯定回應,繼而給予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