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國攻滅諸國,一統天下之后,諸子百家的境況多有變化,連墨家、農家那些大家尚且自顧不暇、自身難保,何況他們這些小家?
神仙家、方術家……在百家中不為顯耀,最為鼎盛之時,也就諸國還在的歲月,也就稷下學宮還在的歲月。
諸子百家可以任意論道其中。
只要稷下學宮還在,他們的道理就可依存不滅,就可有弟子不住的傳承,就可源遠流長的流傳下去!
稷下學宮還在的時候,神仙家的日子相當不錯。
依靠著諸國王族貴胄,還有另外許多對神仙家道理感興趣的貴人,是以,衣食起居、內外用度不為缺少。
非如此,單靠神仙家自身之力,難以在諸子百家中占據一席之地,也難以獲取足夠的錢糧財貨資材去做一些要事!
諸如出海尋找仙山之地。
諸如下南海尋找天池之地。
諸如前往塞外長白不咸之地。
……
還有精進修行的資材。
還有招攬弟子所需。
……
種種大小事,單靠神仙家自身之力,太弱了,根本就難以做到,必須有外力相助!
數百年來,燕地、齊地的公卿貴胄對于神仙家還是比較友善的,一些錢財所用,不為費力。
是以,日子可以過的很舒坦。
前去一些妙地,也能夠有所得,對那些大人也能有所交代。
神仙!
成神成仙,長生不老。
誰不向往呢?
那些黔首庶民也就罷了,他們一個個的連吃都吃不飽,穿也穿不暖,也就不用多言那般事了。
對于那些諸侯王、顯耀貴族而言,就不一樣了。
越是年歲大,越是地位高,越是希望可以長生,越是愿意為長生之事出錢出力。
神仙家也就有了根基。
還是可以預見的長久根基。
……
奈何。
自秦國一天下之后,日子就變了,就不太一樣了。
稷下學宮沒了,諸國也滅了,一個個諸侯王沒了,一些顯耀的貴人盡管還在,礙于存亡之機,他們對于長生的興趣也大大減弱。
這些年來,神仙家的日子過得相當苦!
不過,對比農家、墨家的結局,還是可以接受了。
連那些不可一世的大家都幾近淪亡了,神仙家大體上沒有什么損失,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惜哉。
雖可接受,又不能真正接受!
諸國不在了,燕齊的貴人目下對神仙家的傳承又沒有太大興趣,再這樣下去,神仙家的傳承就要出問題了。
當然,相對而言,神仙家還好一些。
另外一些煉丹家、祝由家……他們的日子更慘一些,方術家也是一樣,同樣不咋地。
因傳承之故,因道理之故,同煉丹家、祝由家那些小家多有相連,甚至于還得了他們的不少傳承。
不知不覺,也算半個方術家?
半個煉丹家?
偏偏自己又是神仙家的人!
……
思忖諸般,思慮種種,若然繼續待在燕地、齊地……或可傳承無礙,其余就難了。
如此境地,若是不改,只有那個結果了。
改變?
如何改?
樹挪地,死!
人!
不一定了。
人挪地,要前往何處?
先前,之所以待在燕地、齊地,是因為這里有諸子百家,還有稷下學宮,還有臨近海域,還有許許多多的貴人。
更有臨淄那般諸夏一等一的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