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眸眨了眨,靜聽師兄之言。
師兄的些許猜測入心,思忖之,不無可能,可能性還不小,欲要推演之,又沒有很清晰的結果。
凡所推演,必有痕跡助力!
欲要無本無源的推演萬事萬物,幾乎是不可能之事,以自己眼下的境界還做不到。
合道歸元,更進一步,便是身融萬物的至高境界。
那也是數千年來所流傳的修行之法,分層之境,境界是虛無的,道理是存在的。
蚩尤!
他真正的修行境界?
難知!
多年來,親手梳理的道藏之書足有數萬卷之多,關于那般訊息的記載寥寥無幾。
有一些,不足多。
涉及那個層次的道韻妙言更是微乎其微。
是諸夏間不存在?
不可能!
因為,從諸夏收羅來的典籍文字多有殘缺,若是得見全本全部……當有更多所得。
陰陽家!
對那些殘卷的來源根本進行追蹤,多指向一個地方。
陰陽家!
準確的說,是祭祀一脈!
自人皇歲月就存在的傳承,時隔數千年,一直沒有斷絕過,且底蘊一直在增強。
一直那般渾厚。
若無大周平王歲月,也無今日諸夏陰陽家了。
諸子百家的興起,同祭祀一脈的遭劫有關,他們坐擁的傳承太多太多了。
劫數之下,根本不足以將所有的傳承轉移。
散落諸夏,有緣者得之,便是有了萬千道理傳播,便是有了諸子百家,便是有了百家盛況。
陰陽家!
他們丟失的傳承有很多,但……本性而觀,最為根本與核心的傳承,他們肯定還牢牢保存著。
當年,師兄雖有一觀所謂的核心傳承,皆虛妄,皆不足夠,也許也是位列核心,卻非師兄想要的那些。
語落一段古老典籍的記載之事,人皇在上古歲月的修行,曾有許多記載。
人皇問道之人不只是廣成子、容成子、九天玄女等人,還有許多上古部族的強者。
天真皇人,便是其一。
對于其人,典籍上雖無確切的記載,但是,從其詮釋天地之道的言語來看,起碼也是一位合道大成的存在。
甚至于更近一小步,也說不準。
除了天真皇人,還有另外一些人,那些整理出來的道藏典籍,師兄也有一觀的。
應該知曉。
“歸自崆峒,復訪皇人。”
“究其三一,知微知真!”
“除了天真皇人之外,還有子崔之言。”
“天清地寧,近取諸身。”
“用火守陰,其陽乃純!”
“學道之人,先澄凈己心,而后方可無為,內境、外境、是非俱忘,而后息氣養形,形神俱妙。”
“如此,方可與道合真!”
“其人之道,純陽之至,祖師的經文中有過提及!”
“心為天,腎為地,天清則地寧矣!”
“日月常有用者也,陰陽轉動是之謂陽極而陰生也,升降陰陽所以見天不能常清也!”
“變動其四時之季,各以一季受氣焉!”
“故,生死萬物非天不清,所生萬物非地不寧!”
“些許言語,真言真字或許不太一樣,后世之人應該有過梳理,對其進行過歸納總結!”
“……”
“陰陽家!”
“傳承!”
“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