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秦將王賁未曾滅魏之前,曾率領數萬鐵騎縱橫楚國淮北之地。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縱橫千里,攻掠楚國城池十多座。
那就是先例。
秦軍可以做到。
他們同樣可以做到。
“英布將軍此策……不錯,有上佳的機會。”
“卻是從此地匯聚之力北上淮南,乃至于壽春,有千里之遙,數萬之力,很是顯眼。”
“若然被秦軍察覺,淮南之地,便是可以攔阻我軍。”
“季寧將軍?季布將軍?你二人以為如何?”
輿圖而觀,整體的策略上不成問題,若然功成,則有相當大的機會。
若然不成,結果也不會差到哪里去,秦軍早晚也會掃蕩此處,他們也會被發現的。
眼前的諸將都是往昔大將軍項燕手下的主將,以及老世族的兵將,話鋒一轉,落在另一人的身上。
“大王。”
“英布將軍之策,自然上佳。”
“可……也如大王之言,此地距離壽春千里之遙,風險也是不小。”
“這一點……英布將軍想來也很清楚。”
“即如此,還是提出這一策,那么,唯有行軍路線上下手筆了,能夠大軍直入且難以被秦軍發覺的路線。”
“唯有從這里艱難行軍,才有機會!”
一位聽上去明顯年長許多的軍將出言,和英布將軍在一處做事多年,英布將軍此策若無行軍之法。
是絕對不可能的。
看向輿圖,便是說道沒有被英布將軍說出來的手段。
“那里……大別之山?”
“大別之山……山脈之廣之深綿延方圓數百里,英布將軍果如此行軍?”
順著季寧將軍手指的方向看去,輿圖之上的區域屬于大別之山,位于洞庭以東。
數百年來,楚國之內對其開發不多,因為山脈太雄壯了。
從山脈深處行軍?
更為艱難了。
若非如此,要道之上,十有八九被察覺。
“大王。”
“大王請放心,末將已經派出斥候前往大別之山探路,想來很快就會有通暢之路。”
“從這里出發行軍,可以很好的避開秦軍搜索,出大別之山,不過一兩百里,便可直奔壽春。”
英布笑語。
已然說了奇策,尋常方法自然不足以行軍。
唯有奇策而出,從大別之山繞路通行。
如果一切行軍順利,那么,也就通行大別之山受些苦難。
苦難!
較之性命?
不值一提。
“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似乎可行。
英布將軍此舉,季寧將軍都沒有太大意見,已然表明是無比支持的態度。
當即,看向木屋內其余前來的將軍。
他們中大部分是老世族的封地將軍,論軍略,比起英布等人差之不少,估摸著也沒有意見。
片刻之后。
一切如先前所想,兵策匯聚,再經過細細思忖,楚王熊啟還是認同了。
因為無論認同不認同,有些事情現在也逐步超出自己的掌控,己身臨危受命。
對于那些軍將并沒有足夠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