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長進多少。
周清與蒙毅二人在側,不為多言,靜靜聽著,靜靜看著。
立于扶蘇之側的胡亥亦是神色平靜,看不出有何異樣。
“父王!”
“兒臣以為那些人欲要隱秘前往北胡之地,不外乎三個目的。”
“一者,眼下大秦一統天下,法令貫徹,齊地、燕地有些人不愿臣服于大秦,欲要避開大秦,故而離去。”
“二者,能夠有能力跋涉千里前往北胡,非尋常庶民可以做到,大都諸國殘余宗室、世族之人。”
“那些人不愿意臣服大秦,欲要避開大秦,甚至于頗有可能欲要勾結北胡之人,以謀南下兵戈之事。”
“兒臣在燕地那般長的時間,斥候所報,北胡軍中,已有不少諸國之人,這個可能性極大。”
“三者,便是一些不法商賈欲要千里行商,趕赴北胡,謀取巨利,根據秦國法令,尋常商賈可以通行,若是一些違禁之物,則是嚴厲打擊。”
“商賈逐利,屢屢打擊之后,仍是不休,那些人也有可能為逐利!或者,有些諸國殘余之人,欲要借助商賈之身,隱匿自己,勾連諸地之人。”
扶蘇抬起頭,看了一眼父王,而后又是深深一禮。
將父王所問,一一回應道出。
那些欲要前往北胡的人,自己在燕地近一年的時間,接觸過好多,也親自了解過好多。
故而,這個答案不為艱難。
“你覺得該如何處理他們?”
秦王政不為評價,一覽面前有條不紊回應的扶蘇,落下先前之問。
“父王!”
“兒臣以為,當先行審訊為上,得其緣由,根據秦國法令,一一給予整治。”
“若是諸國殘余之人,則所謀甚大,當除以重罪,或是發配隴西,或是發配嶺南,以為永久徭役。”
“若是商賈逐利之人,則貪財通敵,更為重罪,收繳財貨,罰其重金,以為懲戒。”
扶蘇再次應道。
“依據秦法來處理。”
“你的回答很合適。”
“胡亥,你跟隨車府令趙高修習秦法律例多年,扶蘇對于那些人的處理,你覺得如何?”
于扶蘇的回應,秦王政不可置否,丹鳳之眸一轉,視線落在胡亥身上。
“父王!”
“胡亥以為,扶蘇兄長對于那些人的處理過于寬容了。”
“諸國殘余之人,欲要前往北胡,所為絕非簡單的避開大秦,定然有所圖謀,那些人居心叵測。”
“罪行當誅,以為隱匿更深的殘余之人警告。”
“至于那些商賈之人,明知大秦法令如此,還是一味貪財通商北胡,運送違禁之物,完全是不將秦國法令看在眼中。”
“果然秦法貫徹入里,則那些人根本不會出現在燕地,若是簡單處置,只怕有些人還會再犯。”
“胡亥以為,當重罪誅殺,連帶放那些商賈通行的關卡吏員都一并整治,商賈逐利,并無忠誠可言。”
年雖幼,卻口齒清晰。
胡亥看著父王,拱手一禮,緩緩道來。
“車府令教導的還是有功。”
“武真侯以為扶蘇、胡亥二人所決如何?”
秦王政并未直接評價,然則,言語之間,已然有所傾向。
語落,扶蘇神色微微一變,頭顱微微低下。
父王不滿意自己所決?
自己所行并不違背秦法,乃是依據秦法所為。
胡亥所語,盡皆誅殺、重罪之行,果然這般行下,整個燕地、齊地或許都要人人自危,并不利于大秦統轄那些地方。
胡亥聞此,奇異雙眸閃爍奇異之光,亦是低首不語。
“大王!”
“兩位公子所言都有些道理。”
“扶蘇公子之決,卻是寬容許多,以其所想,當是擔心重罪誅殺之下,燕地或有生亂,不利大秦安穩統轄。”
“可是,值此關頭,燕地須得強力落下,將那些不安穩的因素一并掃空。”
“有些時候,強有力的重罪、誅殺和安穩統轄并不違背。”
“胡亥公子之決,的確出色,車府令教導亦是出色,居于咸陽宮,也不落下關注諸夏局勢,很好!”
周清旁側一步踏出,為之一禮落下。
看向扶蘇和胡亥兩位公子,似乎……二人都有了小心思。
那不算什么,身在咸陽宮,更是公子之位,若是沒有那個小心思,反而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