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之論,并非老夫最先提出,乃是百多年前,秦國惠文王之時便有,期時……司馬錯攻略巴蜀之地。”
“先王以王族大臣直接領巴蜀近百年之久,此舉同封國諸侯何異?”
“昭襄王之時,也有王族大臣穰侯治理陶地。”
“陛下登王位之初,也有長安君成嬌領上黨太原之地。”
“甚至于武真郡侯先前統管督轄巴郡、蜀郡、黔中郡、南郡四郡之地,也是直接領四郡之地。”
“故而,非老夫所言也。”
“諸夏歸一,天下制式非有一定歸一,當因時而變,因地而變,文信候《呂氏春秋》也有語,語論主張眾封建,以遠近劃分封國諸侯。”
“封國諸侯之論,靠近關中咸陽,為大,遠離關中咸陽為小,春秋歲月,邊疆也有數十里小國。”
“如此,如何上卿言語生亂?”
“而今諸夏形勢,陛下郡縣一體,可入韓趙魏之地,可入淮北、淮南之地,而燕地、齊魯、江南可為封國諸侯。”
“如同三代圣明天子如一,并不有損大秦統御諸夏,且大秦咸陽直領之地,富饒強大,何憂諸地生亂!”
王綰輕輕笑道。
姚賈之言,雖說也有些道理,卻還遠遠不夠。
話音落下,對著上首的始皇帝陛下深深一禮。
一時之間,與列咸陽宮殿內的文武群臣彼此相視一眼,相邦之語,似乎……有理有據,不無不可。
諸人盡皆敬佩。
實則,于他們而言,封國諸侯、郡縣一體似乎沒啥差別,都是大秦的臣子,都是大秦的土地。
“彩!”
“彩!”
“……”
先前被馮劫所辯駁無言的一位位博士,陡然神情大喜,連忙稱賀。
“肅然!”
“肅然!”
“……”
當其時,一位位負責維持廟堂秩序的御使們紛紛出面,穩定廟堂秩序,此等朝會,焉得混亂?
周清也是微微一笑。
皇兄選擇王綰為相邦,其人的確有獨到之處。
其人也和自己想象的一樣,并無私心,不過同皇兄在政見、道路上略有差別,如今一語,不知誰可辯駁?
聽起來,還是蠻有趣的。
雖然在論述過程中,將自己列為有理有據的典型!
持手中茶盞,再次喝著涼茶。
哦,下一次辯手上來了。
掃視群臣之中,周清眼中一亮,不由又是一笑。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吶。
“相邦之言,在下以為,不足為證!”
咸陽令馮去疾出列,禮儀而落。
立于相邦側后,說道己身之言。
“在下數年來為咸陽令,多有所觀咸陽典籍史冊。”
“相邦之言百多年來秦國有王族大臣領地一方,實則不妥比于封國諸侯。”
“自孝公以來歷代秦王,雖有不少王族子弟、重臣領地一方,可諸般法令仍有咸陽決斷。”
“領地之人多在于穩定秩序,以便于推行大秦法治,且領地內的賦稅盡皆上繳國府,尤其領地內的郡守、縣令之人,也有咸陽決斷。”
“更有先前武真郡侯領四郡之地,總管督轄軍政要務,然……大事所決,仍為落在咸陽,并無大周以來那般封國諸侯權勢。”
馮去疾緩緩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