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輕笑。
雖懂得分寸,卻如皇弟所言,不是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陛下。”
“如此,蒙毅斗膽一言。”
“兩者之決,既在于封國諸侯、郡縣一體,又不在二者。”
“大周之所以三百年便勢衰,乃是因為大周所能夠掌控之力不強,乃大周天子權威不顯。”
“且諸侯國日益強大。”
“郡縣一體,則一應大事決斷于咸陽,不會出現封國諸侯異心之舉。”
“亦是如百多年來,歷代秦王對于巴蜀之地、關外之地、陶地的治理,雖有重臣所領,可一應權柄仍落在咸陽。”
“是以,如郡侯多次所言,國政根基之要,乃是收攏權柄于咸陽,令文武之事秩序運轉。”
“如此,方可為大秦國政根基。”
蒙毅又是一禮。
整理思緒,將所言一一道出。
“哈哈哈,如你所言,似乎兩者皆可?”
周清大笑。
蒙毅這番言論,看似有理有據,實則仍沒有任何確切的答案落下。
“這……,記得郡侯曾有提及,封國諸侯與郡縣一體,皆有利弊,如同萬物陰陽,都沒有完美之法。”
“相邦所言,燕國、齊魯、江南之地,相距咸陽甚遠,果然接下來諸國流亡之人復辟,則咸陽不能夠做出及時的應對。”
“大秦雖有百萬鐵騎,遠水難解近渴。”
“廷尉所言,秦法如一,蒙毅以為,無論燕地、齊魯是否為封國諸侯,都可施為秦法,并行不悖!”
蒙毅亦是淺淺一笑。
讓自己做出評判,當真不好做下。
封國諸侯!
郡縣一體!
各有優劣。
且相邦所語封國諸侯同上古三代以來眾封建又有所不同。
“朕……其實傾向于李斯之論。”
“蒙毅之言,朕也知曉。”
“王綰之論,朕也可以知曉,相邦之心,并無私心,只是政見之論不同罷了。”
“郡侯之意,朕也知曉,郡侯是想要在燕國、齊魯、江南設立封國,雖為封國諸侯,卻秦法如一貫徹,收攏封國諸侯權柄。”
“令其迥異郡縣,卻又非大周封國諸侯之尊貴。”
“以封國諸侯拱衛中央,遏制諸國復辟之力,果然它日做大,咸陽也有足夠之力,與之推恩,分化封國諸侯,趨同郡縣。”
“封國諸侯、郡縣一體,根本在于法術勢。”
“朕……或許知曉該如何做了。”
始皇帝嬴政長嘆一聲。
如大周眾封建那般得封國諸侯,已然遠去。
設立嶄新的封國諸侯?
未免顯得有些奇怪。
法治!
當如一。
“只要能夠達到目的,何種方式自可權衡。”
周清不復多言。
制式治道的根本目的在何?
在于大秦如何形成對于諸夏長治久安的統御!
這是一個難題。
歲月長河之中,都未解決。
而更為本源的目的則是,諸夏風華禮儀如何長治久安的傳承萬代,乃至于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