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沒有秦國所為,現在的諸夏還是諸國并舉,戰亂不斷,諸國紛爭不絕,不知道要死傷多少人了。
換言之,嬴政此舉,拯救了諸夏許多人。
且在一天下過程中,并無大爭之世屠城滅國之舉,雖有兵戈殘暴,也是無法。
否則,如何一天下。
一國之力,統御諸夏。
諸夏一個諸侯都沒有了。
這樣的事情自上古以來,第一次出現。
他這樣的功績,無論如何評說,除卻人皇軒轅氏以外,其余天子與之相比,功勞不顯。
德行上!
不好說,若是嬴政能夠將諸夏治理的很好,說不準史冊上會留下他的光輝一筆。
若然諸夏再次混亂。
他……的德行會不顯。
“果然郡縣一體,其實我倒覺得對于儒家來講,也是一個另外的機會。”
談直卻擺擺手,今日不是談論嬴政的事情,當復歸先前的話題。
儒家之所以會談論封國諸侯、郡縣一體,乃是秦國所行的法治,法家獨尊,儒道不顯。
若然齊魯也設立一個個郡縣,那么……儒家之學就很難起勢了,若然封國諸侯,就是另一個場景。
易道有語,萬物乾坤,封國諸侯對于儒家很好。
郡縣一體,就未必不好。
“說說。”
邵廣晴看將過去,點點頭。
“無論接下來秦國采取如何的制式,單一的法家之道不足以治世。”
“在大爭之世、戰亂之世,法家若然有成,當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凝練諸侯國力,令國富民強。”
“而現在,秦國需要的不是那些,而是統轄整個諸夏,那就需要懷柔,就需要禮儀,就需要規矩。”
“觀秦國在三晉之地那里的策略,可見一斑,名為一條條法章律例,實則內蘊百家之學。”
“儒家之道也在其中。”
“伏念師兄內圣外王,威德仁禮,亦是如此,雖為儒道真意,也是內涵百家精要。”
“秦國立下郡縣,儒家當有可為,卻……不知曉具體如何!”
談直卻一口氣說了很多。
郡縣一體,也是儒家的機會。
根據秦國選拔才學之士的標準,接下來的儒家弟子又很大機會進入中央學宮,甚至于護國學宮。
就是不知道秦國給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伏念師兄數日前有語,以儒家微末之力,助力秦國穩定齊魯。”
“還有便是準備待咸陽那里嶄新的文字下來,直接頒布小圣賢莊,令諸弟子日常習練皆使用。”
“師兄,當早有謀劃……,嗯,紫語,你怎么來了?”
邵廣晴嘆道。
他們是儒家的人,身上有著儒家清晰的烙印。
面對諸夏變局,不得不細細思量任何一件從咸陽那里傳來的訊息,墨家……已經徹底見惡秦國。
農家……不知抉擇。
儒家在齊魯待了很長的時間,他們有理由相信,秦國會將目標放在他們身上的。
他們的選擇只有兩個。
一個是臣服。
另一個是反抗。
很明顯,現在反抗就是如墨家那樣的道路。
臣服?
并不恥辱。
傳承不存才是真正的恥辱。
伏念師兄早已經看到那一步了,以不變應萬變,存留儒家核心綱要,容納秦國變局,拓展儒家將來。
不愧是一位位儒家前輩選定的掌門人,邵廣晴正要繼續言語,忽而,浩然有感,看向廳側入口。
那里飄然走進一位身著淺紫色裙衫的嬌嬈明媚女子,手捧著茶托,款款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