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是第一次前來大梁城!”
“王賁,數年前你水淹大梁,如今一切還是沒有恢復,……可惜了。”
“大梁城!”
“百多年前,商君在秦變法有成,短短二十年,秦國新軍取得對魏國的戰事勝利。”
“收復河西與河東,兵鋒直逼魏國都城——安邑。”
“魏國惠王乃有遷都,落于此地,短短數十年,便是成為諸夏最為風華的城池。”
“咸陽與之相比都不及。”
“如今……,一切都變了。”
過滎陽之地,沿著已經被鄭國修繕好的鴻溝,車駕便是直達大梁城。
大梁城!
出現在始皇帝嬴政面前的大梁城,算得上一座廢城了。
水淹大梁城,一切都完了。
無論是城中連綿的商市,還是涵蓋諸夏風華的亭臺樓閣,還是那造型精細華美的魏國王都。
一切都不存了。
城墻都裂開了一些口子,城門洞開,城樓失修,從城前的寬闊場地上,倒也是能夠看到一些行人往來的痕跡。
“陛下!”
重甲著身的王賁,側后方近前一步,拱手一禮。
當初水淹大梁,乃是為了速戰速決,以最小的代價,攻滅魏國,否則,若是陷入僵持之中,老秦人不知要死傷多少了。
“哈哈哈,朕自然知曉當初之事。”
“戲言也。”
“爍爍其華兮,煌煌大梁!”
“秦國能夠走到今日,魏國也出了不少力。”
“記得當初孝公先祖有感列國卑秦,引以為恥,故而在山東諸國散發《求賢令》。”
“朕少幼就能夠通頌那份《求賢令》!”
“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
“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后世開業,甚光美。”
“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
“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朕至今讀起來,都覺得心緒激昂。”
“根據后來太史令所記載,在魏國就仕不為順利的商君,于韓國讀到這份《求賢令》,亦是慨嘆。”
“商君語:此為春秋亂世五百年之雄文也,痛數國恥,歷數四代先祖國君之無能,開曠古之風!”
“求霸業強秦而不求吏治,身處窮弱之國,仍有此鯤鵬之心,縱覽八荒之意。”
“尊官與之分土,不畏權臣,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堪為真心求賢。”
“然……商君又語,《求賢令》雖好,卻不足以彰顯孝公先祖之心,只言恢復穆公謬公之霸業仁德,其志尚小。”
“果然強秦,則為一天下之基!”
“若然當年魏國惠王聽從公叔痤之言,留下商君,且為之大用,一則秋守春戰之策,老秦人就要再次回到隴西牧馬了。”
“天佑大秦,商君入秦!”
“秦六代遍行商君之法,于朕揮戈東進,一天下大勢。”
“一統于秦!”
“朕……無愧于先祖。”
“無愧于商君!”
“朕應該一謝魏國沒有重用商君!”
“一謝魏國沒有重用張子!”
“一謝魏國沒有重用應侯!”
“一謝魏國沒有重用尉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