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芊紅如數家珍。
將滇郡現在的情況一一道出。
大體上,在整個江南諸郡中處于中下層次,從長遠來看,如果滇郡之內民力眾多,也是可以繁盛起來的。
“貫通江南諸郡一體的主要要道務必在五年之內有成,諸郡要負責自己境內的要道。”
“十年之內,要形成大體的要道網絡!”
“二十年內,無論是馳道、要道、小道盡皆成型!”
二十年的時間!
并不長!
若是江南之地安穩二十年,由著自己落下的諸多政策,絕對可以發展超越現在許多倍。
可以將原本在歲月長河千年之后才嶄露頭角的江南,更早的拎出來。
“在象郡、滇郡尋找的稻谷收成如何?”
“咸陽前來的一些農家之人改進如何?”
整治江南!
其實很簡單!
就是讓江南的人口多一些,讓江南的糧食多一些,讓江南更為富庶一些,無論如何,百業之本,便是農業。
農業之本,便是在田畝上!
江南之地現在田畝還是多的,只是相對于其余的谷物,稻谷最為適宜,楚國之時,便是稻谷甚多。
卻是產量一般般。
一畝田地也就收成一擔上下,風水好了,可能一石多一些,一百來斤的樣子。
收成不怎么樣,就會少一些,可能一百斤都沒有!
一歲就只有這個數,實在是……太少。
也就是現在每人分的田畝多,可能多收一些。
終究非長法。
當初自己還在咸陽之時,便是令先行到達江南的芊紅尋找各種稻谷,給予耕種,一觀誰的收成高。
的確有分辨!
然……就算再高,也就臨近兩石,兩百斤上下,關鍵那是許多人照料的結果,不是自然的樣子。
記憶中,在象郡以南的區域,有那樣獨特的谷物,畝產可以,關鍵一年可以兩熟。
甚至于和一些晚稻結合起來,可以一年三熟!
這就相當到位了。
果然經過農家之人的改良,或許所得更大!
“公子!”
“芊紅派天水商會的人在象郡以南行走,發現那里也別有天地,也有不少人,卻是風華不顯。”
“稻谷的確有,種類不一!”
“今歲已經有所得,在嶺南諸郡可以一年兩熟,很容易!”
“產量上一畝大體都是一石多一些,根據農家之人所語,若要培育優良的谷物種子,需數年之功!”
“且現在那些谷物不多,難以令諸郡都種植上!”
公子交代的諸般事,白芊紅自然都一一記在心上。
谷物之事,事關諸郡之本,自己一直派人關注的,就是現在……還達不到公子的預期。
所以沒有多言。
“給那些農家之人五年的時間吧。”
“另外,派人多去象郡以南獲取谷物,以為所用,五年之后,新型稻谷必須推進諸郡之地!”
周清擺擺手。
對于新式谷物的培育,自己花費了不少代價。
無論是從諸夏間調集純正的農家之人,還是從國府、少府調集人員,都到位了。
人力也調遣了不少。
五年的時間,足夠了。
足夠選拔一種可用的谷物!
至于繼續的改良,可以一邊做,一邊推進,并不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