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傳言,道家之人常不德,無謂生死?”
紀嫣然柔聲脆語,空靈再問。
“何為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寰宇眾生皆不德,無德便是有德。”
“無謂生死?”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天地陰陽,生死輪轉,是故,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周清答曰。
道家的道德超越儒家道德,因春秋以來,禮樂崩潰,道德不存,所以儒家才興道德,而道家之道德,卻是天地之道德。
上層的道德便是無道德,那個層次,不談道德,人人皆有道德,下層的道德便是談論道德,人人皆有道德之患,無德便是有德。
生死陰陽,道合一體,密不可分。
“近年有云,玄清子之天地五劫,其內元始天王者為道之實體,豈不與道者無形迥異?”
紀嫣然秀首輕輕頷下,印證道理,看破生死,無怪乎對方能夠在這般年歲,修煉至如此之境界,自由其道理,隨即,又是一問。
“掌門,這道家天宗玄清子境界不俗?”
論戰堂內,儒家群體所在,公都子靜靜跪坐在一張條案后,聞紀嫣然同周清的問答,身邊數人神色微動,不自覺低語。
“荀況師弟都曾贊嘆過的道家弟子,自然不俗,靜靜聽之,亦有所得。”
公都子點點頭,道家的修行越高,對于天地萬物的感悟越是深,玄清子的修為不必多說,近年來,已經名震諸夏,今日一聽,可得其理念精髓。
“道法無形,清靜自然,天地五劫,小說囈語。”
“天地有奇妙,強曰為之道,通俗諸夏,吾又強命之為元始之先,萬法之王,玄之又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即是先天一點真陽之光。”
“雖實體,卻聚散隨心,虛幻輪轉,頗合自然,俗解也!”
周清眉頭一挑,微微一笑,回應紀嫣然。
虛虛實實,生生死死,本就是大道無常,論及此事,可為自己之擅長,又有何懼?只不過,比起名家頓弱,陰陽家紀嫣然,真正的麻煩之音還未到來。
“妙哉!”
“聚散隨心,虛幻輪轉,頗合自然!”
探尋完畢,紀嫣然悠然起身,四周一禮,脆音高昂,走下高臺,歸于座位之上。
“妙哉,聚散隨心,虛幻輪轉,頗合自然!”
未幾,四周又是一陣的贊嘆之聲,附和之語,聽道家玄清子之言,令在場諸人于道家之主張又有嶄新之認識,不愧是近年來聲名赫赫之人。
高臺之下,宋缺、尹仲、小靈等人,同樣高聲贊嘆之語,兩論皆勝,氣勢漸起,不知接下來是誰要上臺爭鳴論戰。
“在下墨家路枕浪,敢問玄清子,道常無為,超凡生死,凡俗一切如過眼云煙,而閣下緣何為秦廷道武真君,多次打殺百家弟子,作惡諸夏?”
數息之后,忽而,一道身著黑白麻衣的中年男子起身,走上高臺,未曾屈身入座,四周一禮,身軀轉向周清,輕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