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潁川郡為招錄之地!”
“此事……本侯略有耳聞,的確有不小的風險。”
聞桓齮等人擔憂之言,周清微微頷首,對于今歲增加了一個潁川郡為招錄之地,南郡那邊,自己也有所知。
潁川郡,是滅韓之后,國府設立的一個新的郡縣,相對于其后滅趙、滅魏設立的郡縣,無疑早上好幾年。
國府在那里的管轄也牢固許多,故而……,覺得時機可以,增加在潁川郡的招錄,一則,體現國府對于潁川郡的信任。
二則,也可以讓潁川郡的統轄更為牢靠。
這一點,還是有些優勢的!
不過……終究潁川郡那里是韓國故土,山東諸國再其內的人也不少,果然有不臣之心的人進入護國學宮,且歷經三年,得學宮之妙。
那豈非是培養將來的對手?
與其如此,還不如暫緩潁川郡之事。
“學宮也有文書落于咸陽,權衡將來大秦一匡諸夏,在緩緩施恩于那些郡縣,也可收更好的效用。”
桓齮又是一語。
身為學宮如今的真正掌管者,自然不想要學宮出現什么差錯,尤其是將來在戰場上出現學宮出來的敵人。
果然那般,就是自己的罪過。
于大王來說,那就是自己的失職。
絕非自己想要,緩緩推之,將來再行,更為穩妥一些。
“哈哈,你等所思本侯如何不清楚。”
“然……目下四國而滅,其地大都劃分為郡縣,將來也是要徹底納入學宮招錄之內,只是早晚。”
“你等有此心是好事,可大王與國府那邊之考量,也是不錯。”
“只要你等能夠想出一個平和包容之策,便可!”
周清于此事沒有多言,國府那邊有他們的考量,學宮這里也有學宮的考量,尤其是……學宮直屬于王兄管理。
否則,此事也不會成為麻煩。
“平和包容之策?”
桓齮等聞此,彼此再次相視一眼,他們先前所想,是希望武真侯可以出面建言一二,以武真侯的地位。
其言……定然有用,只消將潁川郡那里的招錄推后數年便可。
如今,武真侯卻是要他們想出平和包容之策?
欲要兼顧兩者?
“不著急。”
“況且,縱然招錄潁川郡那里的良者,欲要結業,也得三年之后,而三年之后的諸夏形勢未可知。”
“本侯此次前來,所重乃是軍器院堂!”
“其余院堂之人暫退!”
向著偏廳的出口行進,一覽桓齮等人正在思忖的模樣,擺擺手……,自己此次前來學宮,可不是給他們出謀劃策的。
歸根結底,還是學宮這里對于山東諸國探子的忌諱,以及越發不容易將那些探子搜尋而出,可……周清覺得沒有什么。
一個人再強!
就算將來出現趙國廉頗、李牧那等名將,又能如何?
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