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舟的紀錄片,也在周六下午發布在互聯網上。
這是記錄了接近3個月的紀錄片,最終版成片也有將近兩小時。
紀錄片甚至用了電影的手法,更像是對楊舟的這一生蓋棺定論。
吳優是個普通人,早已被生活磨掉了棱角,平時每天上班累成狗,下班后就喜歡看看網上的各種新聞八卦,今天也是被別有用心的評論帶歪的網民之一。
以前吳優對楊舟只有一點點印象,知道楊舟研究出了變異胡蘿卜,當初他看到那巨大的彩色蘿卜,也是吃驚不小,對楊舟靠著這項成績成為清北大學教授也覺得沒什么問題。
但早上,得知楊舟似乎還獲得華國勛章,他就有點想不通了。
楊舟能和袁老比?
變異巨型稻品嘗會的視頻他也沒看。
他也沒有看過其他視頻主對楊舟的介紹,晚上的時候,在微博刷到了關于楊舟的紀錄片。
好奇心驅使下,吳優點開了視頻。
紀錄片一開始是情景模擬,似乎是一個小孩,躲在媽媽的懷里,母子二人在昏暗的房間中,門窗緊閉。
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黃沙漫天。
小孩子和母親聊天,母親在問孩子在學校學了些什么,小孩說老師今天問大家將來想做什么。
看見這一幕,吳優覺得有點狗血。
當小孩說,想要把華國的沙漠都種上樹,不想家里在被沙塵暴襲擊時,吳優搖了搖頭。
“都是劇本啊,這是準備塑造楊舟的光輝形象嗎?”吳優心中嘀咕著。
不過隨著紀錄片播放,小孩開始上學,畫面里出現很多認真學習的鏡頭。
而畫面中,也出現一些老照片。
照片記錄下了這個孩子的讀書生涯,除了獲得獎狀的照片,就是各種成績單。
紀錄片拍攝的小孩,自然就是楊舟,從小楊舟的成績就很優秀,節目組拍攝楊舟母親時得知了很多關于楊舟的事。
紀錄片開頭有些狗血的畫面,其實是真實發生的情況。
當看到楊舟的照片里,年紀慢慢變大,最后定格在準考證,隨后畫面一轉,出現無數媒體報道圖片。
甘省高考狀元,740分,吳優長大了嘴巴。
楊舟竟然還是高考狀元!
紀錄片繼續,楊舟在無數張錄取通知書中,選擇了清北大學,并且學習植物有關的專業后,吳優對楊舟的看法,完全改觀了。
這是一個從小立志,并且堅持不懈,從來沒有放棄過夢想的人啊。
和楊舟相比,吳優頓時有些自慚形穢。
他好像一直過得渾渾噩噩,小時候就只知道玩,哪有什么夢想,甚至為夢想努力,吳優發現身邊的人似乎都和他一樣。
普通家庭出身,渾渾噩噩地讀書,大學畢業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將來找個和他一樣的媳婦,為柴米油鹽車子、房子、孩子操心。
可是,楊舟似乎也是普通家庭,對比起來,吳優甚至覺得楊舟比他家還窮。
楊舟老家在甘省,靠近沙漠種地甚至都很困難。
可是楊舟從這樣的地方都走出來了,吳優甩了甩腦袋,將一些喪氣的想法甩出去,普通人自然不能和天才比。
他倒是對楊舟后來的經歷好奇起來,一般紀錄片可都是給一些功成名就,甚至已經去世的人拍的。
楊舟還這么年輕,怎么就拍了個紀錄片呢。
一般而言,紀錄片尤其是人物紀錄片,大多記錄這個人這輩子的成就,楊舟才24歲,誰知道將來他還能取得什么成就。
紀錄片這么早就拍,顯然有問題。
吳優之前完全沒有留意楊舟身患絕癥的消息,他已經被紀錄片吸引,打算好好看看人家天才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