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再次沸騰起來。
“《夜空中最亮的星》?”
“蘇爹的新歌?”
“臥槽!!果然是來屠殺新手村的。”
“不愧是蘇爹帶隊,上來就是新歌~啊啊啊啊!一秒鐘也不想再等了。”
“快點快點快點!”
“程序猿哥哥們,能不能給直播加一個快進功能啊?”
“程序猿:你得問科學家什么時候把時間加速器研發出來。”
“哈哈哈,笑死在彈幕里。”
在萬眾期待之下,向日葵合唱團很快登臺,每一張課桌前都坐著一個孩子。
加上舞臺技術和燈光的渲染。
那種感覺就像在一間中學教室里。
但很快觀眾們就發現不對勁兒。
“咦?孩子們的眼睛怎么都是紅的啊?就像剛哭過一般。”
“我也發現了,怎么回事兒?”
正在大家不解的時候,最前排的姚詩蕊道:“大家好,我們是向日葵合唱團,來自蓉城幸福里孤兒院。”
“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們想唱給最最最可愛的姚媽媽聽。”
“希望她能聽到。”
然后孩子們眼眶中眼淚又在打轉。
“姚媽媽是誰?”直播間觀眾聽得懵逼。
“不知道……查一下幸福里孤兒院不就知道了。”
“我知道……我是蓉城人,姚媽媽是幸福里孤兒院的院長……我也知道孩子們為什么哭。”
“為什么?”
“因為就在剛才蓉城網新聞報道……姚媽媽就在剛才……去世了。她是我們蓉城的名人,因為她曾經一個人苦苦撐起了這所孤兒院……她一去世,新聞就進行了報道……”
聽到這個消息,直播間的彈幕都突然沉默了幾秒。
在那幾秒時間里。
彈幕很是稀少。
沉默。
“所以姚媽媽,其實就是這些孩子心目中的媽媽……我已經哭了。”
“心都被揪著。”
“為什么會這樣?”
“可憐的孩子們。”
一股淡淡的悲傷情緒在直播間蔓延。
有人去看新聞,有人去了解姚媽媽的故事,然后反饋到彈幕里。
此時舞臺上孩子們向著導演的方向點了點頭,然后拿起書桌上早就準備好的課本,用課本和雙手在桌面上打出《夜空中最亮的星》的節拍。
“嗚嗚嗚嗚~~~”
孩子們用聲音“嗚嗚~~”唱出旋律。
嗚聲和課本、手掌在書桌上打出的節拍聲相輔相成,沒有伴奏,但卻仿若有伴奏一般。
這便是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即無伴奏合唱。
其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紀的教會音樂,當時的教會音樂只以人聲清唱,并不應用樂器。
因為小提琴、鋼琴等的樂器的出現,阿卡貝拉漸漸被取代甚至退出歷史舞臺。
但奇怪的是在20世紀出,阿卡貝拉又開始逐漸復興。
可能是這種沒有伴奏的天然合唱更直擊人心吧。
發展到現在,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大量的“人聲樂團”,廣受大眾喜愛。
當向日葵合唱團以阿卡貝拉演繹這首歌時,
直播間觀眾沸騰起來。
“開口跪!”
“竟然是阿卡貝拉,愛死了。”
“嗚嗚嗚~直擊靈魂的嗚嗚聲啊,還有拍打桌子的節拍,好好聽。”
“天然前奏。”
“不出意外這會是一首超神的歌曲。”
也許是因為姚媽媽去世,孩子們雖然心情悲傷,但狀態確拉到了最佳。
可能他們想讓姚媽媽看到他們最好的表演吧。
“天然前奏”抓住了所有聽者的耳朵。
終于在這時姚詩蕊唱響了歌詞。
“夜空中最亮的星
能否聽清
那仰望的人
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oh夜空中最亮的星
能否記起
曾與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