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結局打開
那薄如蟬翼的未來
經不起誰來拆”
詩一般的歌詞宛若一副優美的畫卷緩緩展開。
方文山的詞沒得說。
曲子方面華夏傳統小調讓這首歌的旋律充滿了古典、玲瓏的美感。詞曲搭配,相得益彰。
歌曲唱的是愛情。
是那個烽火年代的愛情。顛沛流離,生死難測。那時候的主旋律是生存,是戰爭,因此愛情多被蒙上了悲劇色彩。
歌詞、曲子,以及謝倫歌聲中的情緒渲染,都在突出這種悲劇又無奈的色彩。
當大家的情緒被謝倫的歌聲牽動之時。
忽然身著西裝的戴文優雅上前一步。
他看起來很正式。
但卻有一種無可比擬的優雅與紳士。
他下巴微微上揚,有點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感覺,話筒上抬,美聲悠揚傳出:
“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
你無聲黑白
沉默年代或許不該
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你離開天涯之外
你是否還在
琴聲何來生死難猜
用一生去等待”
經過謝倫的情緒鋪墊,戴文歌聲一響,瞬間飽滿的情感炸裂開來。
送你離開千里之外,遠在天涯的你,又過得如何呢?在那個通訊還不發達、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每一次分別都可能是永別。
美聲唱腔宛若一陣風吟。
唱出那種云霄之上,千里之外的感覺。
從流行唱腔一下過渡到美聲唱腔,剎那間形成強烈反差。
就像你看到一個膚白貌美大長腿的美女,好不容易鼓起勇氣上去搭訕。然后妹子用雄性十足的聲音道:“你掃我還是我掃你?”
當然這首歌的唱腔切換沒這么恐怖。
但這種反差感還是瞬間撞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臥槽!!國風融入美聲???我的天靈蓋都飛了!”
“本來完全不著邊的兩種唱法,想想都覺得格格不入……但在這首歌里,卻奇妙協調搭配在了一起。完全聽不出絲毫違和感。”
“我就想問,怎么做到的?比德芙還絲滑!”
“潤滑!”
李宗勝、羅群、黃占等人聽到美聲唱法的時候,他們的手都不由自主握住了座椅的扶手。
“奇妙!”李宗勝禁不住感嘆。
沒錯,他的感覺就是奇妙。
這種奇妙可以說是驚艷,也可以說是“莫名奇妙”。
《東風破》宮商角徵羽與R&B的結合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梅邊》告訴你國風音樂沒有邊界。
而《千里之外》個人的感覺則是:竟然還可以這么玩!
不過就在他們處在驚訝之中的時候,謝倫已經接過了接力棒。
R&B風格闖入其中。
“聞淚聲入林尋梨花白
只得一行青苔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臺
我兩鬢斑白
聞淚聲入林尋梨花白
只得一行青苔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臺
我等你來”
依然是縱享絲滑的過渡,但卻再次迎來一次風格上的大轉變。然而這種巨大的轉變沒有給人帶來如花般轉身微笑的驚嚇,而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興闌珊。
風格的轉變與統一,被玩得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