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喪失了想象力。
陳光讀完《小王子》,內心激蕩萬分。
他感覺自己不像是看完了一本童話,而是翻閱了一個人的人生……
“這書里,滿滿都是人生的智慧啊。”陳光忍不住發了這么一句話在微博上,配上已經讀完的《小王子》書籍照片。
他好像觸碰到了某種東西。
又好像重新發現了自己。
他忍不住檢視自己,忍不住想要找回那種久違的童真和純粹。他是個童話作家,但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他發現自己的眼睛不再清亮。
他開始反思。
開始尋找一條全新書寫童話的道路。
也許,
需要童話的不止孩子,
還有一群失去童話的成年人。
陳光發的微博立刻就引起了讀者的關注,一時間,讀者紛紛在他的微博下評論留言。
“淚目!陳大師都已經吹爆了這本書。”
“剛開始我只是買給女兒看的……我想著我提前看一遍,之后女兒問我我也好解答。但現在,我自己沉進去了。”
“第一次和孩子搶書看……”
“太喜歡小王子了。喜歡這本書里的好多句子。”
“嗚嗚嗚,建議全書背誦。”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這句真的淚目啊!!我們好像長大了,成熟了,但好像又變得幼稚了。幼稚到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快樂……反而小孩子比我們還要清楚。”
“這真的是寫給小孩子的童話嗎?我怎么感覺是為我們成年人寫的。”
“成年人才是可憐蟲。”
這句成年人才是可憐蟲激發出網友們強烈共鳴,瞬間成為獲贊最多的評論。
《小王子》作為童話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首。
以往的童話成年人很少從中找到共鳴。
但這次,
網友們徹底被安徒生搞破防了。
“是啊,成年人才是可憐蟲,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夢想,成為了上班路上搞錢的行尸走肉。”
“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現在又多了一句:成年的破防就在一瞬間。”
“有被治愈到。”
“《小王子》的文字好溫暖。”
“我們可以長大,但別忘了保持一顆純粹的心。”
“馴養了它就要對它負責!愛一個人,就要對他負有責任。”
《小王子》的經典語錄在全網瘋傳。
有的人將之貼在了自己的微信簽名上。
有的人摘抄整理成小王子經典語錄合集。
甚至在不少大學課堂上,老師們也紛紛推薦。
“雖然我知道推薦你們看童話不太合適,但《小王子》,我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去看一下。”
《小王子》成了現象級童話作品。
因為它的讀者是如此廣泛,可以是兒童,可以是中學生,可以是大學生,可以是工作黨……
不同群體閱讀總能碰撞出不同的思考和體驗。
甚至各大主流媒體也在積極報道。
華夏日報:《我們曾經都是小王子》
央臺新聞:《我喜歡聆聽星星,它們就像五億個小鈴鐺一樣》
每篇文章都寫得很美。
后來就連國教部都單獨發了一條推文。
“擬將《小王子》列入中小學生推薦閱讀書目!”
這條消息一出,《小王子》的銷量硬是又暴增了一波。
“安徒生牌面啊,都中小學生推薦閱讀書目了。”
“讓我們猜猜安徒生到底多少歲了,竟然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文字。”
“至少也得三四十歲吧。”
“甚至五六十歲,對人生的洞見真是絕了。太年輕寫不出來,因為閱歷不夠。”
“越來越好奇安徒生是怎樣一個人了。”
安徒生再次成為了討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