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和《少年中國說》的火爆程度超出了蘇晨的預料。
有不少人甚至說這是蘇晨給即將到來的一月份藍星村計劃的推行的獻禮。
對于此蘇晨并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因為他真打算使用這首歌的時候。
真的沒有想過那么崇高的立意。
任何回應都會顯得自己很虛偽。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知名作家對自己的作品閉口不談的原因。因為他寫的時候真的可能只是靈感迸發,而后讀者卻給出了他從未想過的解讀……而非他的本意。
此時此刻蘇晨正在考慮下一期的選曲。
向日葵合唱團的首秀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這是表達對姚媽媽的感情和敬意。
之后的《稻香》唱的更多是向日葵合唱團成員們自己。
他們身為孤兒,
但卻勇敢積極,向陽而生。
學會了感恩,學會了知足。
《少年》則唱盡了三代人,唱盡了華夏代代少年,引發聽者強烈的愛國熱情。
那么接下來,該唱點什么呢?
前面兩首歌都是從向日葵合唱團為原點去出發選歌。
《少年》則是從西北科研團那里獲得了靈感。
那么導師團大戰的第二首歌,應該從江城大學團為出發點考慮,這樣貌似可以保證一種偏執的完整性。
蘇晨就是這樣。
有點偏執。
喜歡在一件事中找到某種微妙的平衡。
那么從江城大學團出發的話,要符合他們的年齡段。同時還要兼顧到向日葵合唱團、西北科研團兩個年齡相差六十歲的團,在參與到合唱中來,不會存在違和感。
而且最好這首歌和三個團都有所聯系。
歌還真不好選。
蘇晨陷入了膠著狀態。
以前他只需要考慮向日葵合唱團,但現在江城大學團和西北科研團加入進來后,他需要考慮的更多了,所以選歌也自然沒有之前那么容易。
而且《夜空中最亮的星》和《少年》其實主題都偏向沉重和嚴肅。
下一期節目。
蘇晨希望能帶給觀眾一首稍微歡快的作品。
選什么歌呢??
蘇晨感覺已經死了好多腦細胞,晚上頭發肯定哇啦哇啦地掉。
而這時候小棉襖蘇小夕又在合適的時間出現了。
“爸爸,你看這是我畫的福蝶。”蘇小夕拿著平板屁顛屁顛跑進來。
她在平板上用筆畫畫。
花了一只蝴蝶。
色彩搭配就有點七彩繽紛了。
不過總體而言,畫得還有那么一丟丟樣子。
但自家女兒這發音有點問題啊……
“小夕,跟著爸爸念,蝴蝶。h、u、hu蝴!”
“福蝶!f、u、fu福蝶!”蘇小夕真的學的很認真。
認真到蘇晨只想笑。
“蝴蝶!”
“福蝶!”
“蝴!”
“蝴!”經歷了幾次的學習和訓練,蘇小夕糾正過來了。
然后蘇晨把她抱在腿上,教她畫畫,“翅膀這里沒有畫好,你看,要像爸爸這樣畫……”
“哦,好。”蘇小夕學著。
之后蘇晨把筆交給她。
蘇小夕突發奇想,在旁邊畫了一口井。
“小夕,你為什么要畫一口井啊?”蘇晨問道。
“因為蝴蝶要喝水啊……它飛了很遠很遠了。”蘇小夕聲音糯糯的。
“蝴蝶要喝水嗎?”蘇晨表示有點懵。說實話這觸及到他的知識盲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