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和《中國話》繞口令說唱比起來,缺乏新意啊。
作品質量很重要。
但如果在質量的基礎上還能寫出新意,就絕對是王炸神曲!
繞口令入曲。
就連羅群自己都感覺文化膨脹了。
蘇晨這家伙,對華夏文化的挖掘如此之深,讓他望塵莫及啊。
我真的老了嗎?羅群不由懷疑。
畢竟年輕的時候,他的創意也是如泉涌。
但這些年明顯不如從前了。
被蘇晨刺激了一下,感覺創作能力和水平開始漸漸回到巔峰水平。但他忽然發現,即使是巔峰水平,和蘇晨也不在一個維度上。
人家根本不和你玩套路。
只玩創新!
不斷的創新!
不斷給到聽眾新的刺激。
根本不給聽眾審美疲勞的機會。
這家伙太可怕了。
一段繞口令之后,歌曲回歸流行唱法。
傳統與流行結合,這是蘇晨的拿手好戲。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
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這幾句歌詞就很貼合藍星目前的時代背景了。
藍星村文化交流計劃推行。
華夏作為一個地大物博,唯一延續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底蘊深厚,受到很多國外友人的喜愛。
于是藍星村文化交流計劃的焦點也在華夏。
在藍星。
人們稱之為新世紀華夏文化復興。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這幾句直接引發粉絲們的共鳴。
因為很多華夏人曾經都有過這么一個疑惑:為什么我們要學英語?
很多學生都有過這樣一個夢想:哪一天全世界都說漢語,那樣我們就不用學英語了。
而現在夢想成真了。
漢語逐漸在成為一種文化潮流。
“聽得我熱淚盈眶!”
“我是趕不上不學英語的好時代了,不過我的兒子很可能趕上。兒子剛出生,兩個月大。”
“哈哈哈,樓上的兄弟,是時候開始繞口令早教了。”
“以后的孩子不在親戚面前飆幾段繞口令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好好讀書。”
“文化膨脹到不能再膨脹了。”
強烈的自豪感升騰起來。
讓人心中激蕩萬分。
想吼一句:此生不悔入華夏!
《中國話》的歌曲布局其實很簡單。
繞口令、說唱、流行唱法,三者規律性的交替進行。
“紐約蘇珊娜開了間禪風loungebar
柏林來的沃夫岡拿胡琴配著電吉他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
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
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
這幾年換他們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
華夏,這個大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國家和民族,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人前來。
他們入了這片土地,受著這片土地的文化熏陶,說著優美的中國話。
然后他們再回到他們的家鄉,把屬于華夏的優良文化傳播開去。
多么美好啊。
這盛世!
如每一個華夏人所愿。
“有個小孩叫小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