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之前,江小川還是用空間水泡了一杯蜂蜜給她喝了。他可不希望楊月梅累垮下來。
這次楊月梅已經不再推辭了,自己兒子有本事了。自己也享享福。
楊月梅走后,江小河聽到要給姐姐做衣服,高興的問道:“哥,咱們啥時候去見姐姐啊?我想她了”
江小川笑著說道:“別急,等過幾天房子弄好了。咱們就過去。要不了幾天的。”
現在他們還沒有自己的家。等自己的房子弄好了,才算一個家。
不然姐姐在婆家會被人瞧不起,就算你吃的再好,再有錢,你也是個流浪兒。
江小河見狀,開心的去看書了。
江小川見江小河看書時候用的馬燈。感嘆,這沒電真的不方便。
看著眼前的房子,想到還沒定家具。
明天得找江定忠問一下有沒有做家具的事。別到時候房子弄好了,連床都沒有。
第二天
江小河上學后,江小川便去找了江定忠。
想到昨天他說今天會忙,他便直接來到村部。
見到江定忠,江小川說明了來意。
江定忠想了一下說道:“我們這里沒有會木匠手藝的人。隔壁黃臺村倒是有一個,公社里也有。公社里的手藝好,祖傳的老手藝了。就是價格高了點。”
江小川點了點頭。感覺還是找個手藝好的吧。以前手藝好的做出來的家具,雕刻出來還是很好看的。
“謝謝江叔,我還是去公社看看吧。”
“行,那你去吧,姓孫,你去打聽一下就知道了。”
和江定忠告別后,他便朝著公社趕去。
來到公社,他打聽了一下,便找到孫家。
在一個土房子面前停了下來。站在門口,只聽里面傳來一陣陣鋸木頭,以及各種鑿啄的聲音。
“小朱,跟你說了多少遍?開鋸的時候這線不要松,你怎么就不聽。跟你名字一樣,蠢的跟豬一樣。”
“三兒,沒吃飯嗎?鑿的時候能不能用點力氣?”
“哎…你跟我作對是吧,我讓你用點力氣,你給我鑿穿了。你有什么用?”
江小川聽到里面的聲音搖了搖頭。
應該是師傅在罵徒弟。這年代的徒弟那是地位真的太低了。
在木藝界流行這么一句話,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出師。
而且不是你想做學徒,就想做的。學做木匠活兒的老規矩是經人說合,寫出門生貼,立下3年出師的規矩,然后徒弟在介紹人的陪同下,向老師作揖磕頭行拜師禮。
徒弟入門后,先干粗雜活,干上一年左右,師傅才叫跟著學推刨子、鑿眼等下手活兒。以后逐步捉錛、掄斧、打線、開料。
學徒期間,師傅對徒弟管教很嚴,徒弟如刨子推不平,拉鋸跑了線,砍斧過了頭,脾氣壞的老師常常劈臉給徒弟一巴掌。有的門生貼上就寫著,老師失手打傷了徒弟,出事不許計較。
不過這些江小川也管不到。人家父母都愿意。他有啥好說的。再說了任何時代想學一門手藝哪有不吃苦的。
整理了一下思緒,他輕輕的推開了院子的門。
只見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左手拿著旱煙桿,右手端著一個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