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定忠帶著江臺村的人,很快便來到收購站。等待著收購站的人。
江小川看著附近趕豬過來的帶頭人,心里吆喝了一下。
“都是老熟人啊。”
“老江,你們村的豬怎么樣?”
江定忠聽到聲音,扭過頭,只見孫正林和其他幾個村的一把,正在聊天呢。
他嘆了口氣:“都是三等。二等的估計很少。”
那時候養豬,分等級,根據體重分為3等級,一等的為200斤以上的大肥豬,四毛一斤。
次一級的為160斤以上的豬,為二級豬。3毛一斤
最低的是120斤以上,才是三等級。2毛一斤(這個定級的重量可能不準,有高手可以解答一下。)
120斤以下的除非特殊情況。不然不收。
不過有經驗的驗收員,用手就能摸出豬肉的等級,他們是按照豬肉的肥膘厚度來計算的。
最好的是4指膘的,最差的為2指肥膘。
孫正林聽到他的話,一陣羨慕。
自己村子的豬估計只有一半是三等豬,剩下的懸了。
很快收購站的鐵大門打開了,各種車輛魚貫而入。大家七手八腳卸下自家村里的豬。
將豬趕到一個大鐵閘欄里面,陌生的豬你擠我,我擠你,互相搶立足的地方。來交豬的人圍成一個圈看著自己村里的豬可別和別的村弄岔了。
驗等員懶洋洋地叼著煙卷,手拿一只毛筆擠進了豬群,江定忠等人目不轉睛盯著豬和驗等員的毛筆。
驗等員不慌不忙瞧準一頭豬,摸摸后背,用手指按幾下,開始畫杠了。
一道杠為一等,說明這個豬胖,出肉率多,收購的價格高。
兩道杠次之。三道杠是最瘦的豬,價格最低。
江定忠等人最怕驗等員壓等,壓等就等于少賣錢,一頭豬出多少肉,沒有具體標準,完全靠驗等員的“大約么”。
那年月,收購站的驗等員最牛,走路都和普通農民不一樣。
很多村民都想著,將來我孫子也當驗等員。樸實農民啊,感覺驗等員就是子孫后代最高的理想了。
一直忙活到快中午,全部的豬才過磅完畢。
江定忠和孫正林眾人,這才拿著單子出來。
都是一臉的頹色,沒辦法,現在吃飯都是問題了。哪有那么多糧食養豬。
豬能胖起來才怪。
下午,回到村子。
吃了飯,江定忠便開始招呼村里人開始殺豬了。
交了任務豬,村里還剩下2頭比較瘦的豬。
不殺,也沒有多少糧食給它們吃了。
而且明天就是小年了。
一通忙活,三頭豬這才宰殺完畢。
除去內臟和骨頭,一共出了不到150斤的肉。一人也就不到半斤的肉。
都比不上之前抓的那頭野豬。
不過這些豬不可能一頓吃完,這還要留著過年的時候吃呢。
加上之前野豬肉吃剩下的,被腌制了起來。大概平均能有個一斤左右的豬肉。
可以過一個肥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