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思緒,白瑾瑜著眼當下。
儒家的經著和功法還真不少。
之后幾天,白瑾瑜沒有離開閣樓一步,一直在仔細翻閱儒家經著。
幸而化形期修士的思緒和記憶都遠超普通凡人,而且這些普通的經著也遠沒有太極青云道深奧難懂。
最先閱讀的自然是執事推薦的《儒道全解》,白瑾瑜也終于搞懂了儒家文學二氣的由來。
準確的說應該是學海書山的文學二氣由來。
雖名為文才二氣,實則學海書山的功法修煉出來的只有文氣,而才氣實則是在文氣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圣人和大儒經著詩詞而延伸出來的體系。
所以,文才二氣實則并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前后級關系,必須先學習學海書山的文氣,才能擁有才氣。
也正是因為如此,白瑾瑜在文抄公時能夠引起才氣灌注,卻因為沒有文氣而無法吸收。
想通這一點,正氣也就順理成章的推理出來了。
文氣為功法,才氣乃是施展和使用手段,而正氣則是在才氣的基礎上孕育出來的旁系或者說進階功法。
儒家最先提出‘正氣’概念也并不是文天明,而是儒家學海書山的亞圣,浩然正氣經中功法的核心‘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便是亞圣所說。
《孟子》一書中記載,亞圣曰:我善養吾浩然正氣,可當別人問他什么是正氣時,亞圣卻無法解釋,甚至說出‘難言也’的話,這句話同樣也被文天明記錄在了浩然正氣經中。
而這句‘何為正氣?’卻在文天明臨死前被他所參透,卻是沒能帶回學海書山交予亞圣,而是便宜了壽元將盡的某條小白蛇妖。
但不管如何,既然儒家有“正氣”的概念,那么就一定有與正氣有關的功法。
想通關鍵點的白瑾瑜開始著重尋找儒家亞圣所著的經文和功法。
足足五天,白瑾瑜在陳舊的閣樓中廢寢忘食,幾乎將有關亞圣的經著全都翻了一遍。
但這里畢竟是青云劍宗的經堂,雖然收藏的儒家流傳在外的功法不算少,但亞圣的功法卻極為罕見。
白瑾瑜連續翻閱了十多本儒道功法,都只能用文才二氣才能驅動,浩然正氣卻怎么也沒有反應。
直到她快要放棄時,一本破舊的小冊子映入她的眼簾。
這本小冊子只有一指厚,被夾在孟子所著的《萬章》之中,若不是白瑾瑜特別關注亞圣的著作,很可能就這么錯過。
打開小冊子,里面全都是手繪的人體經脈圖和隱晦難懂的穴位走向。
如果換做以前,即便這冊子落到她手里,白瑾瑜也會被這密密麻麻的穴位名稱給難住,一頓抓瞎后順手丟棄。
但經過這幾個月董如萱魔鬼般的訓練,白瑾瑜的辨證察脈已經融會貫通,稍微結合書頁上的穴位圖便在便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相應的穴位。
這些密密麻麻的走穴絕不是胡亂書寫,而是有著某種韻律。
使得白瑾瑜開始從頭仔細翻閱小冊子,眼神也慢慢亮起來。
因為她發現這些走穴圖是可行的。
當她翻到冊子的最后一頁時,白瑾瑜手上一抖,再難壓制心中的興奮。
《浩然不屈體》。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仁為智慧,義為力量,孟子的義便是浩然正氣的前身,也可以說是沒有完成的浩然正氣。
這篇《浩然不屈體》夾在《萬章》中,極有可能是亞圣所著的功法,只是不知為什么會用這種方式記載。
白瑾瑜推測,這篇浩然不屈體也許就是孟子專門為正氣所著的功法,只是如今學海書山還沒有人參破正氣的核心,故而無人能用,才會被遺棄在了《萬章》之中。
繼續翻讀,將所有的經脈走向全都記載了腦海中,白瑾瑜意念微動,身體內的太極青云道逐漸收入了中丹田,上丹田的玄青色浩然正氣噴涌而出,立刻充斥滿了身體內的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