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母權時代女性酋長之稱謂。上古時代,后既可指有天下的天子。后土被奉為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之土地社神。天為陽,地為陰,帝又與后相對,此為我們今天稱“大地母親”之由來。《禮記·郊特性》云:“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放教民美報焉。”
周代后,后土又被奉為社神。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皆祀后土。《宋史·禮志七》:“徽宗政和六年九月朔,地祗未有稱謂,謹上徽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
卷之021清虛大帝
清虛大帝,全稱“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又稱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地官大帝,簡稱地官,隸屬上清境。中國民間傳說之神,道教三官大帝之一。
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一說乃先天土炁所生;二說乃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天官之神、中元地官之神、下元水官之神三神,后三神下凡,即為堯、舜、禹三帝;三說為靈寶天尊化炁為中元地官之神以主宰地府;一說為陳光蕊與龍女之子,后修道成仙,被封為地官大帝總領地仙。總主五帝五岳諸神。每逢七月十五日,降臨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故有“地官赦罪”之說。
民間傳說農歷七月十五乃地官誕辰日,稱此天為中元節,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黃箓齋、三元齋等道場,以祈福消災。民間有祭祖的習俗,并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亦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
卷之022洞陰大帝
洞陰大帝,全稱“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又稱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暘谷神主、水府靈官,是俗之三界公,隸屬太清境。中國民間傳說之神,道教三官大帝之一,乃元始天尊于太虛之極,吸納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吸納清虛七氣,又在洞陽風澤中,晨浩五氣,一并吸入口中,與三焦處混合凝結。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在元始天尊體內結成靈胎圣體,于下元十月十五日口中吐出,封號為下元三品五氣水官洞陰大帝,住金靈長樂宮,總主九江水帝、四瀆神君、十二溪君及三河四梅神君。洞陰大帝,每逢十月十五,降到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下元水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旸谷洞元。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壹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濟無窮。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旸谷帝君。
卷之023天寶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