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135乙巳太歲吳遂將軍
乙巳太歲吳遂將軍,吳姓名遂,字至道,生于宋代安徽(今安徽省內),乙巳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四十二,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乙巳年運程與禍福。
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七月任休寧縣知縣(今安徽省休寧縣)。吳遂善于揭發隱秘的壞人壞事,附近各縣凡是遇到疑難案件,常常派人向吳遂求助咨詢。當年大旱,吳遂到城隍廟拜求城隍神達三天三夜,終于,求來天降大雨。吳遂還減免田租和賦役,救濟災民四萬八千人。當時,從淮河來的難民渡江進入休寧的有四十余萬人,吳遂亟加慰撫。其他城市有難民流入的,放火搶劫,很不太平。獨有休寧縣,安然有序,無敢嘩者。
卷之136丙午太歲文哲將軍
丙午太歲文哲將軍,王姓名縝,字文哲,生于明代東莞(今廣東省東莞市),丙午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四十三,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丙午年運程與禍福。
王文哲為人淳樸厚道,很少言笑。弘治癸丑年(公元1493年)進士,授予兵科給事中的官職,出使安南(今越南),拒絕安南國厚禮,后遷官禮科,到南畿核實屯田數量,改革官吏,去除歷來的弊端,升任工科都給事中。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文哲遷山西參政,改云南右布政使,又轉為福建左布政使,進而升為副都御史巡撫,因為討伐姚峒謀反有功,被賜予鈔幣。在乾清宮受災后,文哲上疏答天譴四事,都能切中時弊。己卯(公元1519年)夏,寧藩叛亂,荊襄震動。文哲下令,設置防御,文哲下令設備,民心遂安。嘉靖皇帝即位,改新國號的時候,文哲疏陳十事:“正大本,法祖德,廣延訪,重詔令,禁奢侈,求賢才,恤民窮,正風俗,復舊制,重人命。”皇帝多采納。后文哲升遷為南京戶部尚書,請辭,未被允準。時,內地饑荒成災,文哲奉旨賑恤,請撥國帑銀子五萬兩。年六十一歲茬于任內。皇帝賜以祭葬。
卷之137丁未太歲繆丙將軍
丁未太歲繆丙將軍,繆姓名丙,亦名鑒,字君寶,生于宋代汴地(今河南開封市),丁未年當值之神,六十甲子神之四十四,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之本命神,掌丁未年運程與禍福。
繆丙喜歡讀書,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樂施與人,不求官職名利。靖康之難(公元1126年)時,繆丙從北方南遷到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居于城東的瓠岱,官場風波險惡,世俗偽詐污蝕,社會腐敗黑暗,潔身自好,守道固窮,隱居田園,躬耕自資,怡然自樂,“采菊東籬下”之隱居生活豈不快哉!卒后留有《效顰集》傳世。人們稱繆丙人品:性格成熟而孝順仁愛,學問優異而足以為官;如果為官一定是非分明,勤政為民。繆丙具備此三者,卻從不炫耀,勇于隱退而悠然自得。
卷之13
(本章未完,請翻頁)
8戊申太歲徐浩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