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015大日如來佛
大日如來佛,即法身佛,又稱遍照如來、梵音譯為毗盧遮那佛,乃佛三身中之法身佛,密宗最無上崇高之佛,一切佛法之根本。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兩部曼荼羅中,居于中央,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乃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如來”中文為“佛”之意,“大日”中文意思為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大日”中文之意為勝于太陽,“摩柯”中文之意為大,“毗盧遮那”中文意思乃光明遍照;又譯大光明遍照。大日如來乃普照一切世間萬物而無任何阻礙之法體,功德圓滿,智慧之光遍照一切處,無晝夜之分,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有情無情都能受到恩惠,啟動萌生佛心,獲不可思議之成就。《大日經疏》卷一:“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者。梵音毘盧遮那者。是日之別名。即除暗遍明之義也。然世間日則有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內。明在一邊不至一邊。又唯在晝光不燭夜。如來智慧日光則不如是。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矣。無有內外方所晝夜之別。復次日行閻浮提。一切卉木叢林。隨其性分各得增長。世間眾務因之得成。”
卷之016應身佛
應身佛,又稱應化身、化身、應化身。
應身佛,佛之三身之一,二乘、凡夫所見身。指佛為了救度一切眾生,隨應三界六道不同狀況和需要而變現之身,即隨緣教化,乃釋迦牟尼佛以人體之形式顯現來教化眾生。
迦牟尼佛之三身乃法身、報身、化身之對稱。法身,代表佛法,絕對真理,存在于人心中之佛性,法身不現。報身,經過艱苦修行,證得真理而成佛,時隱時現。應身,佛為了教化眾生,現為六道眾生,示現出世、證道、說法、入滅等等相,乃至如同普通人一樣教化眾生。《佛光大辭典》云:“為地前諸菩薩而現之佛身,此佛身系依定力而現起者,故不攝于五趣。”
當初,釋迦牟尼年少時,見一王族女子捧著許多青蓮花,用五百錢買五枝,奉獻給燃燈佛。又說在過去無量劫中,一天,釋迦牟尼少年時路上巧遇燃燈佛。釋迦牟尼發現地面有一灘污水,頓發大心,親身撲于地上,用頭發鋪在污水上面,等燃燈佛從發上走過。燃燈佛見如此善童,授記說:“善男子,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卷之017藥師佛
藥師佛,又稱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王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愿王,梵名鞞殺社窶嚕,居極樂國之凈琉璃世界,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
藥師佛,于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愿,令諸眾生所愿皆遂,愿眾生諸根完具,疾病消除,解脫厄難,故依此愿而成佛。與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二大脅士,并稱為藥師三尊。藥師佛具有治病、延命、消災之法,故為大乘佛教普遍信仰。唐玄奘《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云之十二大愿:第一大愿:愿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