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040舉缽羅漢
舉缽羅漢,又稱迦諾迦伐厘情阇尊者,釋迦牟尼佛之弟子,佛教十八羅漢第三位。
舉缽羅漢,出生于古印度一富富裕家庭,傳說出生時掌中握一枚金幣,每當拿走一枚又新生一枚,奇妙之極也,故取名“具金”。成年后常施財與貧困之眾,被釋迦牟尼佛收為弟子,獲阿羅漢果位。
舉缽羅漢化緣之法與眾不同,一般多為平端其缽,而舉缽羅漢卻是將缽高舉過頭,故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缽,指僧人所用之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一缽之量剛夠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許攜帶三衣一缽。舉缽羅漢乃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之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并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十八羅漢乃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均為釋迦牟尼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隨著佛教熔融中國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
卷之041托塔羅漢
托塔羅漢,又稱蘇頻陀尊者,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佛教十八羅漢第四位。
塔,從梵文“塔婆”一詞首字音而特制之漢字。塔乃通往彼岸之寄托佛骨載具,佛教特有的高聳的建筑物,尖頂,多層,常有七級、九級、十三級等,形狀有圓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經卷等。在佛教中塔成為佛之象征。
托塔羅漢,駐山王布赫拉,生于竹葉地,父為富有長者。傳說托塔羅漢剛出生時,全身長滿毒癰,盡管全力醫治,但仍無果。一天去舍衛城求醫,恰好遇到世尊,從其出家,并受具足戒。至此百病皆無,三毒也徹底根絕,此已修得“五神通”,又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托塔羅漢,為了紀念師傅,將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五神通”指“修四根本淨慮”所得五種不可思議之神力,分別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加之“漏盡通”則成“六通”。“五通”通于凡圣,“漏盡通”唯無學圣者所得,終得阿羅漢果。為紀念釋迦牟尼,特將佛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卷之042靜坐羅漢
靜坐羅漢,又稱距羅尊者、大力羅漢,釋迦牟尼佛之弟子,佛教十八羅漢第五位。
靜坐羅漢,原為武士出生,性格野蠻魯莽,力大無窮,能構輕而易舉地搬動任何重物。出家后,佛陀讓教其靜坐,放棄從前武之粗魯、野蠻性格。但靜坐仍能顯示出大力士之體魄,故“靜坐羅漢”。佛經中講,十六羅漢乃釋迦牟尼佛弟子,遵佛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夢溪筆談》雁蕩山注釋云:“諾距羅,唐代和尚,俗名羅堯運,四川青神人。”靜坐羅漢腳踏芒鞋,于慈姥夫人顯跡之地開辟道場,其后云游沿海普陀一帶,據載收徒八百,“五百居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