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預期粘合起來的作用力是一致的,可以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利潤來源。
只要在正常的進口業務的基礎上,在香港增加一個轉口渠道,改成遠期付款,賺一個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時間利差,就可以獲得利潤。”
張慕不解:“如果在正常的貿易基礎上,再增加一道銷售,不是增加費用和成本嗎,怎么會產生利潤呢?”
崔真真解釋道:“是這樣的,正常的貿易是貨到付款。
但是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先把這個即期付款變更為遠期信用證付款,同時向出口方補貼利息。
所以對于出口方來說,仍然可以馬上收到貨款,價格也沒有變動,對他們不產生任何影響。
而為了開具遠期信用證,我在國內銀行可以以全額存款作為質押物,銀行最喜歡這一類的業務,可以為他們增加存款,還可以跟他們協商存款利率。
我詢問了國內的一些商業銀行,現在的存款利率約在1.98%,通過協議存款,可以達到2.5%左右。
同時,我們也可以收購銀行承兌匯票質押開證,這樣綜合利率至少可以超過3.5%。
而現在新加坡、日本和臺島的一些銀行,福費廷的價格基本不超過1.5%,這中間已經可以產生2個點的利差。
而目前人民幣一年升值的利差約為5%,也即是說,一年以后,我只用95%的價格就可支付前期開證的美元支出。
這樣下來,也就是說一單完全沒有價差的貿易,通過中間這樣一次轉口,就可以產生出7%每單的利潤出來,而且這其中沒有任何風險。
再扣除掉每單1.5左右的各種辦公以及手續費用,一年5%的利潤是非常穩定的。
而且這不需要墊付任何的成本,只需要有一筆墊付和啟動資金進行周轉就行了。”
張慕對于國際貿易不熟,聽得云里霧里的,幾乎沒有搞明白,但是有兩個意思是聽出來了。
一是這個貿易并不需要在中間墊付資金,二是真正的利潤來源并不來自于貿易本身,而是匯差和利差中求得機會,這樣操作的話,風險確實不大。
每單5%的穩定獲利,對于貿易企業來說,簡直是暴利。
而且張慕對崔真真無條件的信任,甚至可以說是張慕現在最為信任的人。
他問道:“那需要我做什么呢?”
崔真真道:“這邊也不需要做什么,我需要有一筆原始的資金進行周轉,初步設想以500萬美元為限。
但是我自己可以調動的資金量有限,你這邊能不能籌到大約三千萬元的人民幣?”
張慕考慮了一下,現在ZX的錢除了造房子,沒什么別的用途,而且ZX本身就是貿易企業,配合一下應該沒什么大問題。
他點點頭:“三千萬元基本在我的能力承受范圍之內,其他的呢?”
崔真真道:“這種交易最好以與大宗商品進口配合著做,但是做大宗商品的人一定也會察覺到我的這種操作模式,所以你留意一下介于大宗商品和普通商品之間的進口渠道,我打算把市場定位在這種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