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直接告訴大家,李向群同志的家庭背景,他的出身并不貧寒,他的家在海省。算不上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總是可以保證的。九八年啊,萬元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百萬戶呢?”
既然王亮要講,那就要講些別人不知道的故事。
“也就是在那個年代,向群的家已經是百萬戶了。他的母親和姐姐經營服裝生意,家里有兩個服裝廠。他的父親和哥哥搞運輸,家里光是貨車就有六輛。”
98年,公務員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四五百塊。
“毫不夸張地說,向群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王亮:“因為家里生意忙不過來,初中剛畢業的向群就跟著父親學駕駛、跑運輸。父親的用意十分明顯,那便是讓他一步步地來,接手家里的生意,但......”
但那不是李向群的人生追求,更吸引他的是火熱的軍營生活。
那個年代,當兵已經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
入伍后的李向群熱枕于學習,無論是軍事技術還是政治理論和科學文化,他都去學。
是啊,那個年代沒有網絡,誘惑也少一些,能夠沉得下心來。
但可曾想過,李向群是個富二代啊,他完全可以選擇紅燈綠酒、安逸舒適的生活。
他沒有。
在部隊里,他參加了法律函授學習,并被評為優秀學員。
他苦練軍事技術,在二十個訓練課目考核中,十七個獲得優秀,是當之無愧的訓練尖子。
他是特區的兵啊,但他不當特殊的兵。
訓練骨干的他不是黨員,但他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班里戰友的訓練跟不上,他就分析原因并幫助制定訓練計劃。
戰友投彈能力不行,他用磚頭和木棍幫戰友做了一個揮臂器。
四百米障礙矮墻跳不過,他買來布匹做沙袋,讓戰友綁在腿上練彈跳力。
不光如此,他還反復地給戰友講解動作要領,示范規范動作。
在李向群的幫助下,戰友們瘸腿的科目都達標了。
李向群雖然家庭富裕,但他的生活十分節儉。
在部隊里,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個越的生活開支不得超過十塊錢。、
剩下的,存起來,用在刀刃上。
戰友的父親病危住院,李向群得知后立馬把自己400塊的存款全部都拿了出來。
部隊在外施工,李向群發現一個小孩經常在工地上徘徊,經過了解他知道這個小孩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迫退學,在工地上撿點廢品去賣。
李向群向司務長預支了一個月的津貼,到學校替這個小孩補交了學費。
王亮道:“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并不認識李向群,這些都是后來聽他的戰友們講的。我想,他還做過很多事情,只不過沒有被人知曉罷了。”
六月份,漓江水位暴漲,洪水肆虐兩岸。
當時,李向群正好休假在家。
看到這則消息之后,李向群隱隱覺得自己的部隊,駐桂75121部隊,要參加抗洪搶險。
要打仗了!
李向群坐不住了,當天就買了船票要返回部隊。
就這樣,休假僅僅八天的他走了,告別了父母哥姐,離開了舒適安逸的家。
都沒想到,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王亮:“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名人贊桂林。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訪華,提出了要到向往久之的桂林游玩一番。距離克林頓到漓江只有五天的時間了,而因為洪水肆虐,江岸還堆滿了垃圾,一片狼藉......”
駐桂75121部隊在接到地方政府的求援之后,迅速出動,對漓江兩岸的垃圾進行清理。
四天三夜,漓江兩岸的垃圾清理完畢,就在大伙送了一口氣,要休整一下的時候,緊急命令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