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東入伍較早,1969年便參軍入伍了,隨后在全軍比武大會上榮立二等功一次,被送到解放軍大學深造,畢業之后成為了全軍最年輕的連長。”
“在自衛反擊戰作戰期間,毛曉東所部奉命奪取越南高平809陣地,突擊過程中毛曉東不幸中彈犧牲,毛曉東是毛余軍長唯一的兒子。”
王亮繼續道:“41軍參謀長曲奎的兒子叫曲寧江。曲寧江1978年3月參軍入伍,入伍的第二年自衛反擊戰爆發了,他主動申請去前線參戰。”
“因為當時曲寧江由于才參軍一年的時間,很多訓練還沒有完成,部隊考慮再三拒絕了他的申請。”
“請戰被拒絕后,曲寧江直接越過上級打電話給擔任軍參謀長的父親,強烈要求去前線打仗。”
“最終曲參謀長同意了,曲寧江如愿上了戰場。”
“1979年2月24日,戰斗打響數十天之后,曲寧江所在部隊被越軍偷襲,曲寧江為掩護戰友撤退,不幸被越軍狙擊手擊中,犧牲時年僅十九歲,后被中央軍委追認一等功臣。”
王亮知道的參戰的**實在是太多了。
彭泓,他的父親是原南市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彭泓擔任42軍偵查大隊隊長,作戰期間,偵察大隊為42軍提供大量的軍事情報,并榮立二等功。
在一次深入敵后的行動中,彭泓不幸被越軍狙擊手擊中,當場犧牲。
江魯平,他的父親是廣市軍區副司令江燮元。
在老山輪戰過程中,江魯平率領一個連為向炮兵部隊提供準確坐標,深入敵后。
在偵察過程中江魯平被敵軍高射機槍擊中腹部,瞬間腸子都流了出來。
江魯平繼續堅持戰斗,直至犧牲,后追授二等功。
趙幼林,他的父親是廣市軍區后勤部政委。
對越作戰反擊戰打響后,趙幼林隨隊參加戰斗。
在一次突擊作戰時,趙幼林被越軍手雷炸死,時年二十六歲,逝世后追授二等功。
王亮盡量把自己記得的名字都講出來。
因為有這么多的人在關注,直播中,觀眾已經達到二百多萬。
今天,這些名字說出來,會被二百萬人知曉、銘記。
王亮道:“自衛反擊戰打響的時候,廣市軍區有很多將軍的兒子申請奔赴前線作戰并得到了批準。這樣說吧,這些孩子們當中有一多半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他們沒有給自己的父親丟臉,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沒有退縮,反而紛紛踴躍奔赴前線與敵軍作戰,保衛身后的人民。”
那個年代的人,身上有很深的時代烙印。
干部的孩子一定要到最苦的地方去鍛煉。
當兵一定要上最前線。
或許這在2018年的今天讓人覺得難以置信,但是在七十年代末,這樣的想法是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