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的零下15度到80度的正常溫度下損耗率為每年百分之十左右,主要是石墨和鋰離子置換超過三年就必須作廢。
這個電池性能不是很好但是勝在便宜實用,18升的礦泉水桶就能滿足一個電動汽車的用電量,放電功率還隨時可調一般民用是肯定夠了。
為了測試他除了中午飯今天一天都在實驗室里,當天他告訴郁麗下班就直接走就行了,他今天不回家了。
接下來的兩天他一直在測試記錄各項數據。
有一天郁麗準備下班的時候張澍走出了實驗室叫住了她:“郁姐你等一下。”
“張總,有事嗎?”
“這個你帶回去試試,明天來寫下使用報告。”張澍掏出了三個盒子,用塑料制成了上面有一個插座插口。
郁麗好奇的問:“張總這是什么?”
“這個小的是二十萬毫安的充電寶,大的是2.5KW的電池能驅動家電。”張澍給郁麗介紹到。
兩個大盒子大小大概是一升水瓶,小的比易拉罐還小一圈。
“一顆電池在兩匹的空調制熱模式大概40分鐘吧,你回家用空調和微波爐試試怎模樣,記錄下使用時間。”張澍讓郁麗按要求試試。
郁麗簡直是在聽天書:“張總,這個不會有危險吧。”
“不會,我裝了保護的用電最多就是可能發熱,只要按標準用電安全就行。”張澍說道。
“額,好吧,我試試。”郁麗答應了。
張澍轉頭要走時又說:“對了,不要告訴別人具體數據,也不要拍視頻或者是拍照。”
郁麗聽到后點點頭:“行,那張總我走了。”
“明天見。”張澍也沒回實驗室他準備吃個飯睡一覺。
視角來到郁麗家里,她丈夫回家后也看到郁麗在研究盒子,孩子也在寫作業。
“這是什么?”他問道。
“電池和充電寶。”郁麗回答。
丈夫一臉問號:“你買這個干啥?”
“不是買的,老板自己做的,讓我帶回來試試。”郁麗去救的看向丈夫。
“不會有啥危險吧?”他拿過一個四面觀察。
“應該不會,老板他自己搞了好幾天。”
“那我們試試?”指著空調。
最后一個電池用在了空調上,另一個則是用在了電視上,而充電寶則將所有的手機充了個遍。